吳健婷
摘 要:英語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尤其在中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有效的故事復述訓練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所學故事的整體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形成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本文針對《牛津小學英語》(上海版)Read a story板塊,結合實例,探討小學中高年級故事教學中有效復述訓練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故事教學;復述訓練;學習策略;中高年級
一、背景
英國教育學家Andrew Wright曾指出:“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英語故事是小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材料。“小學中段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已經從單純的模仿性學習轉變為創造性學習。”[1]小學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高年級學生思維活潑、富有表現力,他們希望有一種形式能綜合運用并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英語故事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
牛津教材(上海版)自三年級起出現Read a story板塊,該板塊含有一個完整的小故事,對話載體居多,也有對話加敘述的體裁。隨著學生學習年段的提高,該板塊的篇幅更長,內容更豐富,數量也更多。故事復述是一種語言的整體輸出。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故事教學中,教師如何設計有效的復述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二、當前故事復述訓練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過于注重對故事教學中的詞、句的教授。學生反復識記單詞、機械地操練句型,再朗讀故事文本,沒有隨著故事發展,分段解讀文本,沒有在故事語境中帶動詞、句的教學,導致學生脫離了故事情境,學習感受比較枯燥。
(二)缺少復述方法的學習。往往在故事教學結束時,學生才開始整體故事的復述。中高年級的故事文本逐漸變長,使得大部分學生感到有難度,學習興趣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因此,筆者結合區域教研的學習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小學中高年級英語故事教學中復述訓練的學習策略。
三、提供學習策略,提升復述能力
(一)分段復述,降低難度;分層復述,因材施教
對小學生而言,復述故事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復述故事的訓練活動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策略指導,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復述能力。此外,教師不一定要等到故事結束后才讓學生開始復述故事,而是在學生學習了一部分故事后就開始。分段復述可以降低難度,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也為最后整個故事的復述做了鋪墊,讓學生體驗成功復述的樂趣,并且增強了自信。
【教學片段1】
教材:《牛津小學英語》(上海版)3B M2U1 Monkeys and hats
教學內容:圖1-圖2, 教師在故事圖1、2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分段復述。
Picture1:It is a hot summer day.Uncle Bai has many hats.
Picture2:He sees a tree and takes a rest.
第一步:通過追問,補充教學。
T:Uncle Bai is under the tree.Is it very hot?S1:No.Its cool.
T:Yes.Under the tree, Uncle Bai feels cool.He feels sleepy.
教師通過追問,讓學生感知Uncle Bai的感受hot,并補充教學feel cool, feel sleepy。
第二步:給出關鍵詞,準備復述。
教師給出圖1、2簡單的關鍵詞hot,have many hats和sit,讓學生看著這些關鍵詞來復述。學生復述如下:It is a hot summer day.Uncle Bai has many hats. He sits under the tree.
第三步,給出更多關鍵詞,拓展復述。
教師給出更多關鍵詞see a tree,take a rest, cool, sleepy,以幫助學生拓展復述。學生在自我練習后,給出反饋。
It is a hot summer day.Uncle Bai has many hats. He sees a tree and sits under the tree.He feels cool. He feels sleepy.
【思考與分析】該教師在設計輸入話語時,充分利用了教材文本,并在細讀文本后,進行了相關的補充,讓Uncle Bai的人物形象更豐富。在練習話語時采用了分段處理方式,并通過給出更多的關鍵詞分層復述,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也能學得更多。
(二)采用互動模式,注重復述訓練的趣味性
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帶有情感的模仿和伴隨動作的表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也有助于學生內化所學語言,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故事教學中,教師也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故事的趣味性設計相關的復述訓練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片段2】教材:《牛津小學英語》(上海版)3B M2U1 Monkeys and hats
內容:圖3:Some monkeys take his hats,pass his hats and jump into the tree.
第一步:播放視頻,引出詞組。
T:What do the monkeys do?Lets watch the cartoon.
T:What do they do?引出并教授take the hats, pass the hats.endprint
第二步:組織游戲活動。
先請一位學生到講臺前來和老師傳帽子,再請一排同學傳帽子,其他同學則大聲說‘Take the hats and pass the hats.同學們說得興致盎然,非常投入。
第三步:出示框架結構,學生進行復述。
教師出示句子框架和圖片 Some monkeys _____, _____ and ______.T: What do the monkeys do? Please retell the picture in your group.學生們邊說邊做動作,在小組內互動完成了對圖3復述。
【思考與分析】這是一句由三個動詞詞組組成的句子,對中年級學生有一定難度,如果教師刻板地教授和操練,學生在機械操練中很快會感到枯燥無味。然而執教教師采用了游戲的教學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參與其中,學生自然感到趣味十足。
(三)分角色復述,形式多樣
分角色復述,讓學生從故事不同的主人公的角度進行復述。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復述時有了一定的選擇空間,和同桌兩人或小組內一起合作完成對故事的復述,既提高了復述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精神。
【教學片段3】教材:《牛津小學英語》(上海版)3B M2U1 Monkeys and hats
T:Who has the hats? S1: The monkeys have the hats.
T:Do you like the monkeys? S1: Yes, I do. They are clever.
S2:Yes.I like the monkeys. They are naughty.
T:Lets look at the details from picture 1 to picture 3.You can choose to be Uncle Bai or the monkeys.And 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deskmate.通過這種兩人一組的合作方式進行復述,學生反饋如下:
S1(Retell the part of Uncle Bai):Its a hot summer day.Uncle Bai feels hot.He sees a tree and takes a rest under the tree.He feels cool.He feels sleepy.
S2(Retell the part of monkeys):Some monkeys take his hats,pass his hats and jump into the tree.
【思考與分析】在這部分故事復述中,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的方式進行復述,并以第三人稱單數的描述來復述,兩人合作復述、取長補短、糾正補充。這種形式降低了復述難度,減輕了學生復述的心理負擔,且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語言練習,學生們感到非常有趣,課堂參與度很高,反饋也比較流暢。
四、結束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小學中高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生學習英語故事的過程中,重要的不僅是一篇故事的話語輸出,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自己復述英語故事的能力,這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是重要的。教師在設計復述訓練活動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主體,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個體差異,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策略,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復述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張小琴.淺談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9):46-48.
[2]王建平.基于故事的小學英語教學——北京師大版小學英語教材使用的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9(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