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櫟+楊靜+李海燕
[摘要]: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競演過程中,在傳統園林內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植物景觀,寄托著人們對于,資深功成名就的寄托、君子美德的寓意和自身意境的體現,已經成為了我國傳統士大夫階層恒久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國士大夫階層自我標識,自我認知的手段方法之一。由于現代社會對于人居環境追求的提高,我國傳統園林內植物景觀營建的方式和手法,也逐漸被運用到了現代人居環境種植物景觀營建的過程中,而如何批判繼承與創新的運用傳統園林植物景觀,成為了當今園林設計景觀營建的核心。
[關鍵詞]:植物景觀; 園林; 繼承 ;創新
1 、植物景觀在傳統園林設計中起到的作用
傳統園林,是我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代表了我國傳統的文化階層,對于人居環境的追求、對于精神的寄托、對于自身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愿望。我國傳統園林建造歷史悠久,自先秦兩漢的皇家園林到明清的私家園林,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不斷開拓的過程。由于園林承接了許多傳統士人的個人愿望,以及對良好品行的寄托,因此,園林中處處充滿了由植物景觀組成的獨特意象的營造。這不僅體現出植物在調節人居環境的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現出植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寄托士人感情的文化功能。進入到21世紀,人類面臨著環境受到破壞、能源逐漸枯竭、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逐步失衡等一系列困擾。而園林在調節人和環境關系中,可以起到極大的緩和作用,因此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園林正在回歸,以植物創造園林景觀會成為今后園林發展的一個趨勢。
2、植物景觀在傳統園林中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植物景觀在傳統林園中所占有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其原因在于,植物景觀在園林之中不單單起到了調節人居環境,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植物景觀起到了平衡人和自然環境的功能。而這一功能是中國古代士人及其相同位階的社會成員,共同的心理需求,即描繪一種意象,象征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寄托園林擁有者的美好心愿。這一需求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和自先秦兩漢以來的讖緯風氣和周易所蘊含的“象”這一要素有直接關系,由此可見園林中景觀植物所蘊含的意向背后,有很深刻的中國文化內涵。從功能上具體的分判,植物景觀在傳統園林中的存在意義在于以下三個方面,即:人居環境中對于植物的追求、植物景觀構成的意境和環境、植物景觀抽象的文化內涵與意象。
2.1 人居環境中對于植物的追求。人對于植物的需求,就進化心理學上的意義來說,其實起源于人類尚為樹棲動物的時代,有國外的專家學者研究表明,人居環境中添加一定的綠色植物可以有效的緩解居住者的心理壓力,提升滿足感,而優秀的園林環境所吸引的鳥鳴更是可以為居住者帶來極強的安全感。在園林中引入植物景觀,對古人來說也是源于本能的一種需要,而這種需要在現代居住者身上同樣得到了體現。
2.2 植物景觀構成的意境和環境。中國古典園林不論是皇家園林的營建,還是經濟發達地區私家園林的建設,其中最具美學價值的便是園林意境的創造。由于植物景觀在展示天然姿態的過程中,往往還會由于富含象征意義,并可以使居住者或者游人領略到“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如:蘇州留園內尚保存有明代的古柏和女貞,由于年代久遠而且造型奇特,形成了獨特的古木交柯景觀,具有濃重而又滄桑的歷史感。再如拙政園內通過松樹和芭蕉的種植,有風吹過便得“松濤”,不入深山便可有避世隱居之感,若遇風雨則聽“雨打芭蕉淅瀝瀝”的聽覺感受。以上植物景觀的營建方式,通過園林類植物的排布和種植,營造和烘托了一些特殊的意境,這些意境多以中國畫為基礎,重意境而不重形式、寫意而不寫實,在虛實變幻中為傳統園林營造了一種詩般的意境。
2.3 植物景觀抽象的文化內涵與意象。植物景觀除了提供綠色植物和意境烘托的功能,還以為我國文化的漫長發展歷史上,傳統貴族階層直到我國士大夫階層,提供了長達二千年來的寄托,因此對于蘊含了難以估量的文化內涵與寓意。最早可以見諸于孔子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便是最早的詠頌松柏品格的言論。自此奠定了松柏在中國文化史上,堅貞不屈經得起寒冷嚴酷考驗的形象。又有如“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通過自身和蘭花等植物的比較,楚國名臣屈原又為文化史上,添加了象征士大夫階層美好品德的蘭花的意象。直到康熙皇帝明確道出,園林景觀植物的抽象意義在于比德“至于玩芝蘭則愛德行,睹松竹則思貞操”。植物景觀抽象的涵義便是通過這種方式,作為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植入到了士大夫的生活中。
3、傳統園林植物景觀在當代的運用與創新
3.1 居住者的訴求不變。由于實際對植物景觀產生需求的人的隸屬沒有發生變化,始終是在同一文化圈內傳承著中華民族,因此居住者對于,植物景觀的最基本訴求并沒有發生一定的變化,即通過植物景觀的營造甚至是堆砌,也能滿足居住者對于良好居住環境的期盼,而由于現代社會居住者的生活狀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植物景觀最優先考慮的應該是給予居住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增加在休息狀態下居住者的安全感。
3.2 所追求的意境有所變化。由于全球化的影響,我國中產階級居住者的消費習慣,和審美已經逐漸與歐美文化有所趨同,即重寫實,而不重寫意。中國傳統園林所擅長的寫意的居住環境的建造,在一般大眾層面上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民眾更向往的是歐洲宮廷式的植物景觀營造,和直觀可見的花園式植物景觀。然而在高端市場上由于我國文化界一貫的審美需求,寫意的植物景觀營造,依舊擁有相當龐大的市場,然而這類市場屬于高端人群,對于意境的營造也不僅僅限于中國古代社會所提倡的倫理道德,因此面對著一部分居住者,植物景觀的營建,還需要得到批判的繼承,即對已經的營造進行揚棄,更多手法上的借鑒,較少的直接引用。
3.3 對抽象文化內涵需求的變化。由于現代社會更加注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而不在專注于封建傳統倫理道德的宣揚,因此通過君子比德方式,在古代廣泛種植的多種豐富文化內涵的植物,在今天的植物景觀營建上受到了一定的取舍。現代景觀植物在意境的選擇上,更多趨向于功成名就這一意象,如在園區內廣植果樹,寓意企業和個人在發展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果;園內種植合歡樹,寓意夫妻生活美滿和諧;園內出現梧桐樹,取筑巢引鳳之意。植物景觀對抽象文化內涵的營造,已經不限于代表傳統道德的植物,而對于這一類園林植物景觀對營建,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繼承,而非形式上承襲。
3.4 對于傳統園林植物景觀創新的落實。對于園林植物景觀的繼承與創新,最重要的還是對這一問題的落實。以宜賓云辰喬木園林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為例,通過對于傳統園林景觀植物種類以及搭配的深入研究,對園林景觀植物的效果和精神內涵進行了揚棄,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公司的景觀植物種植培養方法,通過自主研發的林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科研成果轉換,公司的苗木成功實現了反季節景觀植物栽種95%以上的存活率、異地植物遷移宜賓94%以上的存活率,公司承建的各項園林綠化工程如宜賓市人民公園、流杯池公園升級改造項目,宜賓市高速公路出口南線景觀綠化升級改造工程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園林景觀效果。尤其是在長江上游的生態保護上,公司設計、承建的南溪區消落帶景觀工程,有效將傳統園林植物景觀中提煉而出的,專有、專利技術運用到長江上游河灘生態保護上,成功實現在灘涂上種植大規格喬木,打造了特色明顯的長江上游灘涂文化景觀,受到了主管部門、業主方、市民的一致好評,豐富了當地景觀工程的內涵,呈現出豐富的景觀和層次,取得了傳統園林植物景觀在當代創新和運用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袁少輝.淺談中西方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發展和方向[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 (27).
[2] 王藝.新中式園林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傳承與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2015(15):182-182.
[3] 李仲信.中國傳統造園要素的繼承與創新[J].齊魯藝苑,2015(3) :64-64.
作者簡介:姓名:鐘櫟; 出生年月:(1979.12-); 性別: 女; 學歷: 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園林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