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外賣行業的蓬勃發展,促使外賣垃圾包括塑料餐具和一次性筷子的產生量增加,但這類垃圾難于回收再利用,填埋處理不易降解,焚燒處置存在大氣二次污染的風險,急需要消費者、商家、平臺包括國家層面共同解決這個難題,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環保可降解、可再生材料。
【關鍵詞】: 外賣垃圾;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環保可降解材料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表現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外賣解決自己的一日三餐。相應的外賣所帶來的垃圾包括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都在大幅度的增長。于是十多年前提出的“白色污染”問題還沒徹底解決之際,外賣垃圾的洪流滾滾而來,但城市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垃圾產生的速度,白色污染再次蔓延。隨著外賣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方式,如何減少外賣帶來的垃圾污染已成為需要消費者、商家、外賣平臺和回收企業共同思考的難題。
1、外賣垃圾的主要成分
一份外賣,包裝材料除塑料袋外,還有一次性筷子、塑料碗、塑料湯勺和塑料湯杯。除了一次性筷子是木質,其他基本都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
2、估算外賣垃圾產生量
目前三大外賣平臺(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數據來看,平均每天訂單量至少在800萬單,如果一單外賣只用一個塑料袋,按照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總面積就達到了48萬平方米;其他包裝材料如塑料碗、塑料湯勺和塑料湯杯產生量數以百萬計,遠遠大于塑料袋的產生量。
3、外賣垃圾的主要處理處置措施及產生環境污染
在國內,裝了餐飲食物的餐盒等用具,因為這上面有油污、菜湯等附著物,一般是不會進入回收循環系統的。導致外賣垃圾只能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目前環衛部門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方式有填埋和焚燒。
3.1垃圾填埋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3.1.1填埋場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
3.1.2填埋場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漂浮物(像方便袋)對周邊空氣造成二次污染。
3.1.3填埋場滋養大量的蚊、蠅、鳥類,它們可能傳播病毒、細菌,引起疾病蔓延。
3.1.4填埋場運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滲濾液,雖然填埋場投入使用時做過嚴格的防滲處理,但一旦防滲層破損,就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3.1.5垃圾降解過程中會產生填埋氣,主要成分是可燃氣體甲烷,如果不合理疏導,引起填埋氣聚集,容易發生填埋場爆炸。
3.1.6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對大部分塑料袋起不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作用。不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界中存在時間長達100-200年。
3.2垃圾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
3.2.1垃圾焚燒對焚燒爐工況的控制要求嚴格,主要是為了減少二噁英的生成。二噁英是一種無色無味、毒性嚴重的脂溶性物質,是多氯二苯類物質的統稱,容易在生物體內累積,干擾生物體內分泌。
3.2.2垃圾焚燒處理的最大環境污染在于焚燒廢氣的凈化處理,對焚燒廢氣中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重金屬及二噁英必須對應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確保達標排放,并要加強監測監控。
3.2.3垃圾焚燒爐渣和焚燒飛灰的處理也必須滿足要求。
由上可以看出,不論采用哪種垃圾處理方式,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并且存在潛在的次生污染的可能性。
4、針對外賣垃圾的建議
4.1個人層面
4.1.1外賣一次性餐具在帶來短暫的便利的同時,應充分認識它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使用完畢做到垃圾分類。
4.1.2關注一次性餐具的質量符合性,重視一次性餐具對健康的危害,像塑料餐具在遇到高溫時會產生有害物質,長期接觸或使用會危害身體健康。
4.1.3關注一次性餐具的環保符合性。一次性發泡餐具不易回收,不可降解,焚燒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給環境的治理帶來高昂的代價,建議盡可能使用可降解一次性餐具。
4.2商家平臺層面
4.2.1簡化包裝,使用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裝材料。
4.2.2參考國內某外賣平臺的“藍色星球”行動路線圖
短期:從產品層面,引導用戶和商戶自覺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中期:從何利用經濟和技術手段,提高商家使用環保餐具積極性。
長期:深入供應鏈,以需求端的進步倒逼供應鏈改革。如為餐具使用量大的商家同意對接優質環保餐具供應商,牽頭成立外賣行業環保協會,制定外賣行業環保自律公約,形成行業環保標準等。
4.3國家政府層面
4.3.1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白色污染,如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日本的《再生資源發》,德國的《循環經濟法》;我國國務院辦公廳2007年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2008年6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限塑令”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
4.3.2強制“垃圾分類”。“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像國內合肥市試點對塑料垃圾等進行分類資源回收,對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市民給予物質鼓勵;像國外的日本將用完后的衛生筷回收利用作為造紙的好原料。
4.3.3鼓勵第三方企業從事專業化的前端回收工作。可參考現在針對農作物秸稈利用國家給予補貼的政策,國家建立廢舊塑料回收利用補貼機制,鼓勵第三方平臺專業化從事可再生資源的回收。
4.3.4國家及各級政府層面加強科技投入,加快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速度。外賣平臺是科技發展的衍生品,雖然導致垃圾劇增,但肯定不能“因噎廢食”,加強配套環保產品的生產才是正確的道路。建議國家或各級政府對于提供安全、重復使用以及安全可快速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供貨商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
公民環保意識的強弱關系到我國的發展進步,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提高公民環保能動力,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在青山綠水中建設現代化經濟,有助于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郭軍.《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18-20.
[2]任芝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46-48.
作者簡介:王熙澤 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 高三學生,愛好自然科學,愛護環境、關注環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