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芹
“美好生活”從抽象意義來講,是人的感性與理性、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協調發展的一種不斷進步的生活態勢。
其中,美德受到敬重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特征。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是一個多層次的發展性需要,它不僅包括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裕與舒適、精神生活的豐富與充實,而且包括人性向善的道德自律所展現的人性光輝。道德對人的感性欲望與自利傾向的內在節制與價值追求使人有別于動物。道德與人的同一性表明,道德是人性完善的需要。促發社會成員人性向善,使社會成員的品行閃耀著人性的美與善,既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也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更是人們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
缺乏良善道德的社會,往往是被物質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嚴重浸染。其結果,一方面,社會利益矛盾被激化,社會秩序被破壞與瓦解,無形中增加了社會維序成本,導致社會存在與發展受到威脅與挑戰;另一方面,擾亂人心,人們之間因缺乏信任而沒有安全感,因惶惶不可終日而產生心理焦慮,因美德受到排擠而沖擊人性信念。毋庸置疑,只有人們尊道守德、社會崇道敬德,仁義正行盛行,社會有序和諧,人們才能感受到道德正氣的力量,從而具有更多的正義獲得感和滿足感。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