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也是習總書記總結提煉“晉江經驗”16周年。近年來,晉江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學習弘揚“楓橋經驗”融合融入到傳承發展“晉江經驗”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以平安固穩定、以穩定保發展、以發展促平安”的縣域社會治理“晉江樣板”。縣域經濟實力連續25年高居福建首位、連續17屆位列全國5-7位,先后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福建省2013-2016年度平安先進縣(市、區);2017年,全市群眾安全感率高達95.83%,首度位列泉州市第一、闖入全省前十(第九名)。
一是突出黨委領導,構建層層壓實責任體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落實“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政治責任。①突出黨委統攬。把平安建設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實施項目化運作,層層簽訂責任狀,把任務分解到部門、鎮街、村居。②完善獎懲機制。把平安建設納入績效考評,與干部評先評優、考核晉升、獎金福利、追責問責掛鉤,傳導壓實綜治領導責任。③優化考核評價。通過重點督導、專項督導、問題調研、綜合考評等形式,客觀全面評價工作落實情況,推動補齊問題短板,夯實平安創建根基。
二是突出黨建引領,構建守護平安創建體系。圍繞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晉江,堅持黨建引領,策劃推進“六守六無”(守誠無失信、守德無紛爭、守約無陋俗、守規無事故、守法無案件、守廉無貪腐)平安共同體黨建項目。①引導文明。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做實民生保障,改善人居環境,發動全民參與,倡導文明新風,開展志愿活動,培育群眾文明“因子”。②守護公約。把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精神文明建設、誠信社會建設等具體要求作為全民最大公約數,落小落細到黨員干部群眾日常生活,讓法安社會、德潤人心。③創建平安。深化系列平安創建,打造責任共擔和成果共享的平安創建新機制,通過正面激勵引導和負面懲戒約束,引導群眾關注身邊的事、協同解決身邊的問題,以條塊的小安累積全市平安。
三是突出源頭預防,構建立體防控網絡體系。把社會治理關口前移,著力補短板、強基礎,提升預測預警預防風險能力。①織密防控網絡。實現“雪亮工程”、專職巡防隊伍、重點部位一鍵視頻報警系統全域覆蓋,穩步推進物聯網安防小區建設,構筑“人防、物防、技防、網防、智防”五位一體的智能感知防控網絡。②打造綜合平臺。率先整合應急指揮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等資源,設立市級綜治中心,24小時集中受理、聯動處置群眾報警、咨詢、投訴、建議,累計解決訴求53.2萬余次、滿意率達99.3%。③完善調解機制。成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聯動指揮中心、人民調解中心,組建23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推行“網格化+人民調解”“三所聯動”“訴調對接”等機制,實現人民調解和行政、司法調解高效聯動、協同發力,各類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保持99%以上。
四是突出德法同行,構建公序良法善治體系。一方面,把推動基層自治和行業自律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先導,把法治建設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支撐,把德治建設作為社會治理的源頭活水,積極探索自治自律有效形式、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培育特色法治文化、強化公民道德教育,讓自治更有序、法治更有力、德治更有效。群眾進京非訪連續兩年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針對群眾最恨最怨最煩的突出問題,建立定期排查整治機制,創新推出“三即十快”警務機制,先后有效整治300多個突出治安穩定問題,有效遏制刑事案件高發勢頭。2011年以來,刑事發案年均下降20%以上,破案率從25.1%躍升至63.2%;群眾反映強烈的“兩搶”案件從日均30余起下降至平均8天1起、且100%偵破。全省首創設立執行難攻堅指揮部,加快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治亂”延伸,強力整治征遷等領域亂象,為高鐵新區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五是突出開放協作,構建全員參與社會體系。積極構建全民齊參與、愿參與、能參與、真參與、常參與平安創建新常態,引導培育了愛心餐廳、海上義務救援隊、“公親”阿登等一批群眾投身平安創建的先進典型。拍攝首部平安宣傳片,讓值得托付終身的平安晉江深入人心;發布全省首個平安指數,打造平安晴雨表;成立全省首個平安公益基金,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平安創建;組建7萬多人的平安志愿者隊伍,在重大活動安保中發揮積極作用;開展“六守六無”系列主題宣傳,展示了公眾參與平安建設的成果。
六是突出成果共享,構建正面激勵導向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①做實惠民保障。綜治險涵蓋新老晉江人,理賠范圍不斷拓展,累計理賠綜治險2122.57萬元、惠及13788人。先后發放司法救助金725.9萬,及時救濟一批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導致生活困難的群眾。②釋放平安福利。170個獲評“六守六無”平安村(社區)的47萬多群眾,享受城鄉醫保參合補助獎勵575萬元、養老金獎勵838萬元、大病統籌報銷獎勵154萬元、專項獎勵312萬元,讓群眾真切感受平安成果。③提升便民服務。運用“互聯網+政法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創新設立執行聯動指揮部、道路交通事故調處中心、檢察監督指導中心,兌現流動人口30項市民化待遇、兩個1000積分優待,推進基層服務社會化試點工作,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七是突出特別過硬,構建政法鐵軍保障體系。突出“政法機關姓黨”屬性,落實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按照“五個過硬”要求,堅持以黨建帶隊建、抓班子帶隊伍,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晉江刑警精神,深入推進品牌建設、人才建設、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生態,為平安晉江建設提供過硬隊伍保障。2017年以來,全市政法機關共19個集體、25人次獲得省部級表彰,53個集體、131人次獲得地廳級表彰,其中,法院獲評全國文明單位,政法委、檢察院、公安局獲評福建省文明單位,司法局獲評全國人民調解宣傳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