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潔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都追求那份美好和感動。當被問及什么是幸福的時候,我們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作為一名教師,我是幸福的,和孩子一起成長,永葆一顆年輕的心。在稚嫩的言語中,在可愛的笑臉上,我體會到了真正的幸福。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亦是快樂的結晶。
我于1987年參加工作,把知識和汗水灑在這三尺講臺。我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先身先士卒,以自己的人格和行為去感染孩子,努力使孩子、家長喜歡自己。我重視對孩子的全面培養,因為良好的品行是每個人身上最美的東西。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只有贏得孩子的信賴,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我班有個全校非常有名的孩子,自控能力極差,經常大喊大叫,每天早上來到學校放下書包就到操場的健身器材旁玩耍,還時常欺負小同學。家長對他特別溺愛,我找家長談話又無濟于事。我迷茫了,是否找學校領導談一談,要求換個班呢?作為教師,我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啊!于是,我找機會不斷跟家長溝通,講清孩子現在的狀況,提高家長的認識,特別是安全問題。后來,我們達成共識,一起努力,使孩子有了進步。
那是發生在去年的一件事,填寫畢業登記表,我說明了這張表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認真填寫,還要保持整潔。一個平時很調皮的孩子聽后,中午就跑到校門口的小賣店買了一個塑料封皮,把登記表小心翼翼地裝好后放進了書包。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下午一上課有個孩子端著一盆水,急匆匆地跑到那個孩子的書桌前,剛想把水倒入那個孩子的書桌,被我制止住了。“你要干什么?”他一時語塞,不知道怎么回答。“快把水倒在水池里去!”他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怎么了?老師的話也不聽了?”他突然大喊道:“李明(化名)老欺負我!我要報復他!”這時,一個經常被我批評的孩子說:“你敢再跟老師喊,我就揍你!”此話一出,令我震驚,還有感動。事后,我對李明進行批評教育,使他改變了之前的做法。
人們常說現在的孩子得到的愛太多,以至于對愛麻木了,但我要說你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孩子不僅懂得愛,更懂得回報,從這件事中就不難看出,令我感動。
教師及時鼓勵,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信心。有一年,從山西轉入我班一個孩子,由于地域、環境、口音、教材、授課方式等不同,開始他很不適應,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寫,獨來獨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堂課上,有一道題要求把一個等腰梯形分成兩等份,結果他想到了好幾種方法。“你真聰明,真棒,了不起!”就是這樣一句話,喚起了他學習的動力。他上課聽講了,也愿和同學交流了,期末考出了數學98分、語文87分的好成績。
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不能腳踏實地。這就要求教師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我教的是高年級,經常采用故事教學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學習上,基本概念、運算定律等要靠死記硬背,但一定要掌握牢固、熟練。對于重點知識,教師要教會孩子怎樣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讓孩子動手操作、小組探究,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教師不僅在于講清教材內容,更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讓孩子知道什么、會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于,我是深有體會的。有一次講雞兔同籠問題,我講了多種方法后,便問孩子聽懂了沒,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點頭。這時,我注意到一名女生眉頭緊鎖。我跟她交流后,又講了一遍,只見那女生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臉上露出微笑。那一刻,我體會到了什么是“豁然開朗”。
把孩子教好,讓孩子成功是每個教師的心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師愛,兼有父愛式的嚴格、母愛式的溫柔、朋友式的平等,它是建立在理解、寬容、原諒、賞識、信任的基礎上。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達到平等和尊重,營造良好的氛圍。
(作者系沈陽市沈河區二經二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