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色是小朋友都會的技能,但填得好看就不容易了——配色體現審美,涂色體現筆力,整體風格更需胸中有丘壑。本期“隱秘青春”欄目填色活動,最終選出高嘵娟、木子每文、錦繡茹云為獲獎者。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好看。

圖 | 高曉娟

圖 | 木子每文

圖 | 錦繡茹云
恭喜三位獲獎者!請將自己的聯系方式發送至yczhengwen@qq.com,就可獲贈讀者文創團隊設計的“小鮮肉”筆記本一冊。
我是一個不喜歡在電子設備上讀書的人,沒那種感覺。閑暇時讀了梁曉聲的《中國人的日常》里的一篇文章,讓我想起了《讀者》——一本在中國西部創刊,后來很火的雜志。在我青春期的時候,是她陪我平穩度過,讓我在那個年紀沒有做出太逾矩的事兒。然而,再想起這位老朋友時,卻怎么也記不起當年我們是如何認識的。
忘了是高二還是高三,在那個任何課外讀物都會被“封殺”的時期,《讀者》是班主任唯一允許我們看的雜志。看雜志對當時不愛學習的我來說,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幸運的是,她在我的青春期里教會了我善良和美好。想想那個時候,條件并不好,我們都是輪著買來給大家看。后來我自己買,因為我要在有感觸時寫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感悟。
現在已記不起當時那些《讀者》都去了哪里,畢業時是賣了廢品還是背回了老家,時隔十多年,真的記不起來了。如果是在老家,回去看到我當時寫的那些感悟,會是什么感覺?再后來,《讀者》出了“原創版”,所有文章都是原創的,這本刊物讓我愛不釋手,這也是我后來在校內網、微博、微信里發的內容都是自己原創的原因。上了大學以后,因為學校的位置比較偏,有很長時間沒見過《讀者》,有一次,在一家書店見到時趕緊買來看。后來,店主也不訂了,自那以后再沒讀過。今日讀梁曉聲的書,想起了這位老朋友,趕緊上淘寶,一口氣買了四年的雜志。在這個電子產品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希望這個老朋友能一直這樣單純、穩定地走下去,幫助更多在青春期里叛逆的孩子。——最年輕的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