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因一直在基層生產、后勤服務、行政(經營)管理崗位,親歷了企業起死回生、由小到大,歷盡艱難坎坷,由弱漸強的歷史演變;感悟到了企業生存、發展之不易,企業方方面面管理之科學和藝術。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布局的漸次推進,十八屆六中全會前后“加強國有企業建設”要求、措施的逐步落實,如何提升國有企業生存、發展質量?如何使國有企業——經濟體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發揮作用?如何使企業遵循“打造百年老店”之規律,不斷努力、立于不敗之地,怎樣抓好企業基層管理這樣一個永恒話題再次提上案頭,筆者就陋見略述二、三。
在三十余年的企業工作經歷中,常聽到管理者嘆惜“無人可用”。但從管理的最高境界和理論上看——“用人精道,人人皆可用之”。在“無人可用”突出期,企業生產經營要素中人財物相對匱乏,企業欲迅速突現預定目標的預期與具備的條件不完全匹配,被用之人的責任心、擔當精神、技能發揮與組織期望值有差距,眾志成城、團結如一人的向心力不夠牢固。“人人皆可用”的內涵是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這就涉及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企業管理流程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內控制度中激勵與懲處,企業員工培訓與提升的管理……如何將二者的錯位找到最大的融合?筆者以為:首先要定位企業生存、發展的狀態,將“人、財、料、法、環”這幾個要素努力做好最佳組合,其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其次,嚴格組織程序和內控人事制度,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再次,領導團隊要時刻監管管理團隊運轉效果,不斷施以指導、糾偏、提升等措施;最后,及時將因失察用偏的人,貌似合適實為技能欠缺、缺乏擔當、業績平庸甚至造成損失之人予以處置。以上措施綜合發力,將對預定的工作運轉、預期效果,建立、完善科學用人機制,激發團隊奮發爭先氛圍形成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唯一有別的是企業可以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再造管理流程延長生命周期。企業誕生生命之時的規劃,運轉期間的中長期規劃、愿景設計,運轉監管質量高低,再造效果如何都將決定企業這一生命體的質量指數和生命周期。金融類企業、高科技企業、傳統原材料加工勞動密集型企業所反映出的性格、氣質、行為自有差別。就以漢中鋅業銅礦公司而言,是由中小型礦山企業資源枯竭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轉型為原材料冶煉型企業。企業由瀕臨破產到起死回生,由摸索、超常規艱苦奮斗到在行業中站住了腳跟,由小漸變大。體量大了,運轉的風險隨之也就大了,對運轉各要素的精確配合要求也更高了,企業自身存在的短板也就放大了,如何由大變強的問題擺在了管理者的面前。硬實力有了,隨之相匹配的軟實力如何提升、如何配套的問題也就凸顯出來。由此,企業發展過程中先做大但一定要隨之做強,否則大而不強支撐乏力、發展后勁缺乏;高點起步既大而強皆大歡喜;小而強也不乏其例。簡言之,大是量的積累,強是質的提升。時下,企業界流行的集約化發展、有質量的提升和發展應是如此之義。正如是,打江山不易,穩江山更難!
計劃經濟時代,能成一名生產型企業中的維修工,自豪而被人羨慕;隨著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80后員工的加盟(包括企業用工機制靈活后),維修工的榮譽感漸衰。具體管理者感到管理效果不明顯。眾所周知,企業生產線的正常運行,設備正常有效運轉是前提和保障。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生產板塊”與“維修板塊”職責按多大比例劃分才能消除扯皮?待遇設計,兩個板塊放什么參數最相宜?如何更有效管控、激發維修人員內生愛崗位、學技術、強自身的動力?這些問題一直困擾基層管理者,甚至對企業的開車率、降成本、挖潛增效都帶來了掣肘。筆者以為:首先要承認維修工種的技術含量,以生產板塊薪酬為參照,確定合理的分配系數;其次,盡快建立企業“管理者隊伍”“專業技術隊伍”“工人技師隊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將倡導的“工匠精神”接地氣;再次,嚴把始入“維修隊伍”入門關(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最后摸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維修隊伍管理、評價、考核機制,將學無上進、提升無動力的人員早日調至簡單崗位。
幾十年的企業工作經歷,筆者深感國有企業內設黨政工團的重要性,但如何協奏企業“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大合唱,效果不盡相同,企業的生產、行政、經營剛性的職責任務較為清晰;單就說共產黨取勝、執政的法寶——思想政治工作,齊抓共管既有現實意義且仍有潛力。隨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建工作的不斷剛性化,80后、90后、00后新生代的不斷加盟,加之企業用人靈活度的加大,這一問題愈見突出。眾所周知,所謂的合唱,必然是分聲部的,聲部的協調融合是要靠指揮的,好效果的發揮是離不開獨立樂器過硬的素養和技能的。筆者認為,要想發揮協奏“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美妙樂章,應該抓好如下環節:
1.按照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好董事會、經營層班子、企業黨委事關企業全局、生存發展的職能。
2.充分發揮好黨委在抓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這一環節中的“靈魂”作用,進而轉化為對企業生產經營有效推進的巨大促進作用;行政則要大力支持開展全員思想政治工作,并將每年、每月、每日的生產經營方方面面的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避免兩張皮,爭取實現將冰冷的機器、無情的指標數據、單調重復的操作擬人化;工會側重做好促進生產經營的勞動競賽、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提升職工素質的業余文化體育活動等工作;共青團組織要領會企業大的發展布局,階段重點工作,結合青年團隊身心特點,在黨的領導下,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組織、教育、團結、帶領團員、青年立足崗位做貢獻,突擊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進而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3.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協奏思想政治工作大合唱,一定要結合自身系統,尊重自身規律,既不能越位冒功又不能“東郭先生”,因每個員工扮演了多重角色,這就體現了“指揮家”綜合協調的指揮能力,體驗了彈奏者過硬的音樂素養和技能,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狀態。
企業內部環境應該包括:企業近期、中長期規劃,企業內部人、財、物的有機組合、運轉,企業生產經營的效果與合理分配,企業團隊的精品打造,企業和諧平安環境的創造等,屬于小環境。企業外部環境,換言之,企業的外部因素:與所在地周邊鎮、村、組和諧相處,與所在地大自然和諧相處,與當地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和諧相處,承擔企業應盡的社會義務等,屬于大環境。企業內部環境不再贅述,這是企業團隊每個成員都能口述二三的問題;企業外部環境現在變得越來越復雜,要求越來越高,而處理這些事往往僅有少數部門、少數人員參加。筆者以為,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企業內部環境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一定要創建好。企業外部環境越來越成為前置條件,只能適應,并力爭優化。這將倒逼企業不斷挖潛降耗,苦練內功。承擔協調處理外部環境任務的人要不斷增強責任感,提升協調、溝通、政策法規水平;關聯不緊的人和崗位一定協助配合,使之減少工作難度。
綜上為企業基層管理內容之二三,照此施策,期望助力,煥發國有企業應有活力,實現好企業保值增值,回饋員工、回饋社會之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