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琴
(南昌市江農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
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分析
周小琴
(南昌市江農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但也加重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提出了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海綿城市理論被廣泛應用在風景園林規劃領域中,有效提高了景觀規水平,實現其生態效益。
海綿城市;風景園林規劃;應用分析
現階段,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顯著增強,“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理念得到了快速發展。將海綿城市理論與風景園林規劃進行結合,不僅可以創新景觀設計理念,還可以優化城市生態功能,實現其綜合效益。對此,本文對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海綿城市理論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城市建設理論,要求城市具備海綿一樣的特征,可快速適應城市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并具有一定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建設水平。同時,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時,需要做好材料的規劃設計工作,應具備滲水、防滑、耐壓、耐磨、舒適等特點,有利于緩解城市熱島現象,提高城市的舒適度。其具備以下幾種功能:①海綿城市理論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要做好河流、林木、草地等保護工作,發展水循環設計理念,有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約水資源。②傳統城市建設理念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通過發展海綿城市理念,有利于完善海綿體修復工作,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③加快海綿城市的建設進程,可采用低影響開發技術對城市建設強度進行控制,能有效提高城市的透水性能,以保護城市生態多樣性,從而創造新的海綿體。
生態保護是海綿城市建設理論中的核心內容,要求城市規劃建設應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主,保持原有的地貌特征,以實現城市的生態功能。因此,在對園林道路進行規劃時,應創新環狀路網規劃理念,擺脫傳統直線道路規劃的限制,發現曲線設計方式,能有效降低道路面積,提高生態面積。同時,在對間隔綠化帶進行設計時,應滿足滲水、蓄水的需求。在行道樹設計上,可覆蓋大面積、高密度的綠化植被,能有效提高滲水、蓄水效果。另外,在道路鋪裝方面,應加大透水材料的使用力度,包括透水瀝青、透水磚等,有利于增加地下水含量,降低地表徑流。在實際鋪裝工作中,會產生很多的鋪裝縫隙,約占整體路面的20%左右,可采用一些地被植物進行填充,可應用在公園、廣場游步道中,以打造獨特的景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傳統路面進行改造時,應合理設計施工方法、施工技術,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防止增加改造成本[1]。
建筑物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建筑設計理念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利用海綿城市理論,有利于科學規劃建筑物景觀,提高城市的“海綿”性能。因此,在建筑設計時,可融入環形濾水槽設計理念,當雨季來臨時,可通過建筑內部的暗槽來收集雨水。但需要注意的是,應合理規劃濾水槽材料的使用,對于內壁部分,可使用卵石等材料,可將雨水直接引入到蓄水池中,提高雨水回收率。同時,還可將濾水槽與各個灌溉管線進行連接,為植物提供用水需求。另外,還可發展綠色屋頂理念,有利于提高立體化綠化效果,相比于地表雨水收集工作來說,屋頂雨水污染小,凈化效果好。可將凈化后的雨水用于灌溉、洗車、沖洗廁所等方面,有利于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還可加大雨水花園的建設力度,將各個雨水花園連接起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價值。主要是因為雨水花園具備雨水收集、凈化、利用等多元化功能,所凈化后的水既可以補給地下水,又可以滿足城市用水的需求,有較高的效益價值。但在實際規劃中,應科學規劃物種選擇,植物應具備觀賞性與功能性等多種需求,盡可能使用本土植物,能有效提高植物存活率,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同時,植物應具備根系發達、凈化能力強、功能多元化等特點(如圖1)。

圖1 雨水花園
將園林綠地規劃與海綿城市理論進行結合時,有利于設計師創新綠地規劃理念,避免對地形、地貌造成破壞。因此,在實際設計階段,應根據園林綠地的地勢特點和地形走向等進行分析,可將凹陷地區設置成蓄水池。對于凹陷面積較小的地區,可設計成景觀水塘,并在周圍種植根系發達的林木及草類植被,通過合理的設計,有利于打造獨特的景觀效果。對于凹陷區域較大的地區,可設計成小型人工湖,既能提高雨水收集效果,又可以實現欣賞、游玩、生態等綜合效益價值。另外,還應該加大地下管網的設計力度,以滿足蓄水、排水等需求,避免出現其他問題。
傳統的水景景觀設計,使得池底處于封閉狀態,與外部水處于隔絕狀態,雖然這種設計方式可以提高管理、維護質量,但難以發揮應有的優勢,一旦過了雨季,則需要采用自來水進行填充,會加劇水資源浪費情況。對此,在實際設計時,應對水景布置地點進行分析與考量,盡可能在低洼地區建造水景景觀,有利于外部水向該地區匯集,以滿足用水需求。同時,在對水岸進行規劃時,要選擇一些根系發達、凈化功能強的植物,既可以提高滲水效果,又可以保障水質凈化效果,以實現欣賞性與生態性的完美融合[2]。
濕地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障。但同時,濕地系統具備脆弱性特點,容易受到破壞。因此,在對人工濕地進行規劃時,應遠離工業區、商業區、居民區等地,防止人類活動頻繁對濕地系統造成影響。在對人工濕地進行凈化處理時,應建設一次凈化池和二次凈化池。一次凈化池主要是對未經土壤凈化的雨水進行初步凈化,二次凈化池是對土壤凈化后的雨水再次凈化,以達到凈化標準,使其發揮應有的價值,滿足海綿城市的發展需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越來越嚴重,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在此背景下,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快速提高,開始將海綿城市理論應用在風景園林規劃領域中,促使設計師創新規劃理念,發展綜合效益,從而為居民打造舒適的城市環境。
[1]劉書影.園林生態學研究進展——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05):248.
[2]張韜.淺析景觀生態學——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06):129.
TU986
A
1005-7897(2017)24-0073-02
2017-9-27
周小琴(1988-),女,江西上饒人,初級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