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小東/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
民航客機發生故障時,一般是根據中央計算機記錄的故障信息,如EICAS/ECAM警告信息、CMS維護信息等,以及設備、控制面板上的故障指示燈,參考故障隔離手冊(FIM/TSM),查詢對應的條目進而找到排故程序。然而,對于有些不常見的、觀察到的故障現象,不一定包括在故障隔離手冊中,此時需要根據故障現象,結合系統原理和經驗進行分析,針對性地制定排故方案。本文就某型支線客機的一起發動機N2非正常運轉現象進行排故分析,以供參考。
一架國產支線客機航前通電自檢完成后,三套液壓系統電動泵(ACMP)工作,左、右發FADEC上電狀態,駕駛艙EICAS顯示器上右發N2轉速指示為4.2%,左發正常,大約2分鐘后,N2轉速歸零。做NVM清除測試時,右發N2轉速指示增加,最高達5.5%,左發正常,關斷液壓系統后,右發N2轉速歸零。再次使用電動泵對三套液壓系統增壓,右發N2轉速緩慢上升,左發正常,關斷液壓系統后,右發N2轉速歸零。
根據故障現象描述,該故障現象與液壓系統有直接關系。因此,對液壓系統以及與發動機的機械接口進行重點分析。
該飛機液壓系統由三套獨立的分系統1#、2#、3#系統組成,三套系統液壓油相互獨立,互不影響。每套系統都配置有主泵、備用泵、蓄壓器、自增壓油箱、油濾組件及控制閥。1#與2#系統基本相同,主泵為發動機驅動泵(EDP),備用泵為交流電動泵(ACMP)。3#系統配有兩臺交流電動泵(ACMP),互為備份。
根據該機型的液壓系統架構,3#液壓系統與發動機無機械連接,1#、2#液壓系統的EDP分別位于左發、右發附件齒輪箱上。
EDP為柱塞式定壓變量泵,安裝在發動機附件齒輪箱(AGB)后部,通過聯軸器與發動機齒輪箱相聯,隨發動機起動而工作。發動機起動時,高壓轉子(N2)的轉動依次通過進口齒輪箱(IGB)、徑向傳動軸(RDS)和轉換齒輪箱(TGB)傳遞給附件齒輪箱(AGB),從而帶動EDP運轉,整個機械傳動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該型飛機EDP機械傳動路徑示意圖
由于整個傳動機構是通過軸和齒輪機械連接的,根據上述傳動原理分析,2#系統EDP的轉動可以反向依次驅動發動機AGB、TGB、RDS、IGB,從而帶動發動機N2轉子轉動。同時,根據柱塞式液壓泵的工作原理,當泵的輸出端接入壓力后,可以反向驅動柱塞,使泵的輸入軸發生轉動,成為轉動輸出軸。因此,在2#液壓系統ACMP工作的情況下,能否導致EDP的轉動值得探討,下面對2#液壓系統的原理進行分析。
2#液壓系統主要部件包括自增壓油箱(Bootstrap Reservoir)、兩個液壓泵(EDP和ACMP)、壓力濾組件(Pressure Filter Module)、回油濾(Return Filter)、殼體回油濾(Case Drain Filter)、蓄壓器(System Accumulator)以及各液壓用戶等。自增壓油箱為EDP和ACMP提供液壓油,EDP在發動機的機械驅動下、ACMP在交流電的驅動下,通過泵內柱塞往復運動,將吸入的液壓油壓力增加至3000psi,經過壓力濾組件過濾,供液壓用戶作動,完成作動后液壓油通過回油路,經回油濾回到液壓油箱。2#液壓系統原理簡圖如圖2所示。
壓力濾組件中,在EDP和ACMP兩個泵的壓力油路上各設置了一個入口單向閥,以防止EDP和ACMP中的油液互相交叉流動,使得不同壓力油路中的液壓油進入壓力油濾后只會由油濾出口流出,不會流入其他壓力油路中。根據原理圖和上述分析,若壓力油濾中EDP壓力油路入口單向閥(圖2中Pressure Filter Module藍圈處)故障在打開位,將導致由ACMP增壓后的油液反向通過該單向閥并到達EDP(圖2中虛線箭頭所示流向),在3000psi壓力油的驅動下,EDP相當于柱塞馬達,產生反向轉動,通過聯軸器帶動發動機附件齒輪箱,進而驅動發動機N2轉子轉動。

圖2 該型飛機2#液壓系統簡化原理圖
首先查看該機型的故障隔離手冊(FIM),未發現有類似現象的排故程序。查詢歷史故障記錄,運營中未有報告過類似故障。
根據故障現象描述和上述分析,初步判斷故障原因為壓力濾中EDP入口單向閥故障。為了定位故障,拆下2#液壓系統的壓力濾組件,經檢查發現有異物卡在壓力濾EDP入口單向閥閥芯上,導致閥芯無法關閉,ACMP產生的壓力油反向驅動了EDP及發動機N2轉子轉動。
將壓力濾組件EDP入口單向閥芯的異物取下,經對材料化驗分析,該異物為一小段密封圈。異物的可能來源為:出廠前安裝時帶入、航線維護過程中帶入、液壓系統部件密封圈損壞脫落。為判斷是否為液壓系統部件密封圈損壞導致,查詢廠家工程文件,對該段密封圈的材質及規格與機上液壓系統部件密封圈進行對比,發現卸壓閥、壓力濾組件、回油濾、殼體回油濾內部的密封圈材質與之一致。為了確認是否有上述部件密封圈損壞,且損壞后是否導致其他單向閥閥芯卡阻,執行以下工作:
1)將壓力濾組件異物去除,重新裝機后,完成2#液壓系統增壓試驗,操縱各液壓用戶(舵面、剎車、反推等)數次,檢查相關參數是否正常。
2)在2#液壓系統增壓的情況下,檢查卸壓閥、壓力濾組件、回油濾、殼體回油濾以及液壓系統各快卸接頭、主要部件處是否發生外部滲漏。
3)對2#液壓系統進行維護卸壓,依次拆下壓力濾濾杯、回油濾濾杯、殼體回油濾濾杯后,觀察油濾是否發生滲漏,以判斷是否因密封圈損壞而發生內漏;對2#液壓系統的各快卸接頭進行斷開并觀察是否有液壓油滲漏,以判斷是否有密封圈殘段造成接頭處閥芯卡阻。
執行完以上工作,未發現異常及外部滲漏、內部滲漏,可排除液壓系統部件密封圈損壞脫落帶入殘段的可能。但是,到底是由出廠前安裝時帶入還是航線維護過程中帶入,已無法查證。
由于不能徹底排除2#液壓系統油液中仍然有密封圈殘段的可能,主制造商對存在密封圈殘段的影響進行風險評估,確認不影響飛行安全,考慮到執行全套液壓系統換油成本高且無必要,因此未建議換油和清洗液壓系統。經過幾次對2#液壓系統壓力濾組件的間隔檢查,均正常,認為污染物已排除。
本文對某型支線客機運營中的一起液壓系統油液污染物導致發動機N2非正常運轉問題進行了剖析。對此類故障定位,要求熟悉系統架構和原理,對于具有一定該機型維護經驗的工程師而言,定位故障的難度不大,然而對于造成故障的根源分析以及后續擴大檢查的措施,需要更加專業的理論和工程支持,航空公司需要在制造廠家的協助下完成后續排故。文中分析的故障在航線運營中首次出現,對于后續客戶更好地理解故障機理、制定排故措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COMAC. ARJ21 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 [Z]. 2017.
[2]孟慶堂. 民機液壓系統發動機驅動泵的卸荷工作及故障模擬分析[J]. 流體傳動與控制,2011(5):12-15.
[3]趙維義. 飛機液壓系統油液的污染與控制[J]. 機床與液壓,2012(10):157-170.
[4]史俊青,孫政. 液壓泄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