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曾
近日,湖南某學校發生一起結核病聚集性疫情,后經醫院確診,該學校共報告肺結核確診病例81例、疑似病例7例。事件一出,涉事學校和當地有關部門被推上風口浪尖,也讓結核病這一并不罕見的傳染病再一次進入公眾視線。那么,結核病是什么?傳染性強不強?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
結核病致死率較高
在我們觀看的影視作品中,常有這樣的橋段:多情的男主角或女主角,有意或無意地一咳嗽,此時手里必拿出一張白手帕,再用手帕一捂嘴,不用說,肯定會有一口鮮血赫然在上。這往往預示著,其沒救了,影片的大結局也不遠了。這里咯血所代表的多數就是結核病,最有代表性的角色莫過于《紅樓夢》的林黛玉。
當然,影視作品中常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在治療結核病的藥物發明之前,結核病確實是不治之癥。哪怕醫學進展到了今天,結核病仍然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僅2016年,全世界范圍內,就有1040萬人患有結核病,170萬人因該病死亡(包括4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超過95%的結核病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可見結核病的防控形勢還是很緊迫的。
感染結核病的癥狀
結核病是一種名為結核分枝桿菌的細菌引起的常見的慢性傳染病。除了頭發和指甲外,身體任何其他部位,如淋巴結、骨骼、關節、皮膚等都可以被結核分枝桿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因此被稱為肺結核。肺結核的主要癥狀是連續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有血絲。同時,還可能伴有胸痛、盜汗、午后低熱、全身疲乏、食欲減退等其他常見的癥狀。
傳染病的流行,需要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要素。結核病的傳染源是排菌的人和動物,即除了人,動物(主要是牛)也可能傳染。而且,不是所有的結核病人都有傳染性,只有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才有傳染性,也就是咳出的痰液里是否有結核菌,這也是醫生判斷結核病人是否可以上班、上學的標準。
很多人認為:干燥的痰液中就沒有結核桿菌,只有肺結核患者剛剛咳嗽排出來的結核桿菌,因懸浮在空氣中才具有傳染性,其實不然。痰液干燥后漂浮在空氣中的傳染性也不容忽視,因為結核桿菌耐干燥能力很強,在干燥的痰液中可以存活長達半年的時間。
結核菌素試驗可測結核病
檢查患者是否患有結核病,需要進行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試驗又稱為PPD,它是在結核菌培養液中制出的結核菌素,現在我國使用的是自行研制的PPD。操作方法一般為在前臂做皮內注射經48~72小時測量皮膚硬結直徑,如小于5毫米為陰性,5~9毫米為弱陽性(提示結核菌感染或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10~19毫米為陽性反應,20毫米以上或局部發生水泡與壞死者為強陽性反應。
目前,我國結核病實施直接面視下的短程督導化療,也就是由醫生或家人看著病人服藥,確保不漏服藥、不間斷服藥。如果患者不遵醫囑,私自停藥或間斷服藥會導致治療失敗、疾病復發,甚至可能產生耐藥性。一旦成為耐藥性肺結核,治療時間需要18~24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治療費用比一般肺結核高十倍以上,而且治愈率較低,甚至可導致死亡。如果傳染給其他人,被感染者一旦發病也是耐藥性肺結核。所以,肺結核患者一定要遵從醫囑,不能自己根據癥狀的有無來決定用藥與否。
冬春季集體生活者需要小心
結核病通過空氣傳播,學校、工廠等場所是典型的群體環境,一旦出現傳染源,就有結核病暴發的風險。在冬季和春季,宿舍和教室的通風條件較差,出現傳染源后非常容易造成集團感染。結核病暴發初期主要出現在某個宿舍、班級,既往未接種卡介苗者、結核菌素試驗(PPD)硬結平均直徑小于5毫米者、艾滋病(HIV)感染者均為結核病易感人群;在高中發生過結核病集團感染的高校入學新生為發病的高風險人群。另外,學生營養攝入不均衡、學習負擔重、休息不足也易感結核病。
那么,在這些地方要如何預防結核病呢?
接種疫苗 我們國家的政策是在新生兒時免費接種卡介苗,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么注射了疫苗,還有這么多青年學生會感染結核病?事實上,卡介苗不像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或者脊髓灰質炎疫苗那么有效。卡介苗可以避免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結核病,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結核。大量調查發現,卡介苗的保護效率只有50%,而且重復接種卡介苗不能增加保護效果。所以,即使嬰兒期接種過卡介苗,也需要嚴格做好結核病的預防工作。成年人接種卡介苗,則保護效果很差,所以,只推薦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則來預防結核,而不適合大中小學校和部隊等集體生活的人群。
開窗通風 這是減少空氣中有害病原體的最好辦法,尤其是人員密集的場所,比如教室、集體宿舍等。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村地區的中學采取寄宿制,冬季學校教師或者宿舍因為怕冷而較少開窗通風,這會成為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危險因素。
佩戴口罩 當要進入較高危險場所時,比如醫院、結核科門診等場所時,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探望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也要彼此戴好口罩,當然最好是盡量避免探視處于傳染期的呼吸道患者,以免被傳染。
服用藥物 如果與痰菌陽性人群密切接觸,可以服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來預防感染。
增強免疫力 雖然說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很多人都可能被感染結核菌,但被感染者并不一定都會有癥狀,人的一生發生結核病的幾率只有10%。發病與否與機體的免疫力密切相關,所以,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做到飲食均衡、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患有影響免疫力的疾病例如艾滋病或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人群,一定要定期篩查結核病。
適當地消毒與隔離
結核病是世界上最大的傳染病殺手之一,而且感染后大部分人沒有癥狀,因此很容易成為隱藏的殺手。有癥狀的結核病主要發生在生活貧困的人群。在此次結核病事件中,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多青年學生感染并且出現癥狀,可以想象高三學生承擔的學習壓力有多大,加上學生休息時間少、身體缺乏鍛煉,甚至可能很多人還存在營養問題,這提示家長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健康和合理作息、營養問題。
如果同學之中或者共同居住在一起的人員中有傳染性肺結核患者,需采取適當地消毒、隔離措施。感染者最好獨居一室,餐具經常用水煮沸,衣服、被褥可在太陽下暴曬。使用70%的酒精、0.5%的“84”消毒液擦拭物品也可以殺滅結核菌。還可購置紫外線燈,用于室內物品的消毒;此外,密切接觸者如果出現咳嗽、咳痰超過2周,或痰中帶血,必須立即去結核門診就診。
總之,結核病防治無小事,這不僅僅是個人問題,還關系著整個國家的公共衛生安全。同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百日咳等傳染病也是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也容易在學校等地方爆發疫情。希望此次結核病事件,能引起學校、家長、疾病預防控制單位對學校內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