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實際履行分家協議,可主張財產損害賠償
肖家有肖伯、肖仲、肖叔兄弟三人,在父母去世后,他們簽訂了分家協議,并公證:務農的肖伯和肖仲均分宅基地與十間房屋,在城市工作的肖叔若回家永居,兄弟三人要共同出資為其蓋五間房。后來,肖伯和肖仲將宅院賣于開發商,但拒絕分給肖叔任何財產。請問,肖叔能要求分得1/3拆遷補償款嗎?
分家協議是兄弟三人的合意,應共同遵守。我國《合同法》第八條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能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現因肖伯和肖仲的有償轉讓行為,讓肖叔的用益物權受到侵害,不能行使居住和蓋房永居的權利。分家協議中雖然未分給肖叔任何財產,但明確了回家永居由兄弟三人共同出資為其蓋房五間。肖叔不是集體組織成員,無法申請新的宅基地使用權,無法建造新的五間房屋。肖叔的合理損失為五間房屋的價值,肖伯和肖仲應當各承當肖叔五間房屋損失的1/3,即拆遷補償款的1/3。
徐衛東(北京市浩東律師事務所管理委員會主任)
配偶不愿為其治病,可否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16年,王某身患癌癥化療需大量醫療費,但掌管家庭財產收入的妻子李某不同意支付。王某訴請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請問他的請求會得到支持嗎?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四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這說明夫妻之間具有法定扶養義務,即便夫妻雙方實行分別財產制,當一方患病需要醫治時,另一方亦有扶養救助義務。如另一方拒不履行法定的夫妻扶養義務,情節嚴重時可能構成遺棄罪。本案中屬配偶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而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情形,但因分割財產會損害患者利益,因此,法院不支持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陳國利[北京大成(寧波)律師事務所律師]
他人欠錢不還,有效訴訟期為3年
鄒先生于2014年12月借給遠方侄兒5萬元,當時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2年。2016年12月,還款期限到了,遠房侄兒一直沒還款,鄒先生礙于情面也沒催要。最近,鄒先生聽說借款期滿后2年內未討要就不受法律保護了。請問,真是這樣的嗎?
很多百姓認為有了借條就可以隨時起訴。其實,討要欠款是有時限的,即訴訟時效。它具體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該期間屆滿后,權利就不再受法律的保護。根據以前的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限一般為2年。2017年10月1日,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延長至3年,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鄒先生于2014年12月借錢給侄兒,期限2年,鄒先生可以在侄兒還款期限屆滿之日即2017年1月起,3年內向法院起訴請求侄兒還錢。當然,在這3年內,如果鄒先生曾向侄兒提出過還錢請求或者侄兒曾同意還款的話,并且有證據證明這一點,那么訴訟時效就中斷,重新計算3年的訴訟時效期限。
潘家永(安徽警官職業學院警察系主任、安徽凱安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