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這片神奇、美麗、富有生機的廣袤沃土,始終撒播著民族影視不斷繁榮發展的種子。2010年,我國影視基地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鄂爾多斯轉變經濟發展思路,依托資源優勢快速發展影視產業,推動全區影視業良性發展,同時帶動地方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快速增長。
為創建影視文化旅游品牌,鄂爾多斯確立了先期建設市級影視產業試驗區并將其建設成自治區級影視產業試驗區的發展戰略。試驗區以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為影視拍攝服務中心,形成影視制作、影視放映、影視旅游、影視資本、影視服務五大板塊的產業格局,打造功能齊全、具有一定輻射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影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地。
確立產業發展思路 領跑自治區影視產業
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以影視基地建設為載體,按照構建產業集群的理念和“搞試驗、出政策、建基地、抓配套、招企業、引劇組”的影視產業發展思路,抓好精品影視項目,打造自治區首個也是唯一的大影視拍攝基地,爭當內蒙古影視產業領跑者,實現“南有橫店、北有蒙古源流”的恢弘目標。
加快推進“一城兩基地”建設。園區借鑒國內外影視產業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快推進北方民國城、海潤影視基地、全國公安專項影視基地建設,完善蒙元文化景觀建筑、攝影棚及配套設施,實現影視拍攝、制作一站式服務。
與自治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6年底與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園區創建內蒙古影視產業試驗區。2017年8月9日,內蒙古電影集團影視創作基地、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影視拍攝基地、內蒙古電影協會創作基地、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創作基地在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舉行掛牌儀式。
提供一站式配套設施及服務。影視產業試驗區著力提高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包括置景、群眾演員、道具、餐飲、住宿、娛樂設施等,為影視企業提供影視拍攝、制作一站式配套設施及服務,同時還從注冊、會計、稅務、行政、融資等方面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
與北京電影學院共建基地。2016年底,北京電影學院鄂爾多斯教學創作實習基地、青年電影制片廠影視拍攝基地揭牌儀式在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舉行,北京電影學院將攜手鄂爾多斯共同建設國際一流的全電影產業鏈基地,實現“草原好萊塢”的夢想。
孕育一部部影視熱劇。為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編制的電視劇《北方大地》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電影《爸爸八歲了》《欲火青春》《走進鄂爾多斯》《母親的肖像》《鏡相人》《坐著火車上北京》,網絡電視劇《夢境規劃局》《尸語者》等先后在園區拍攝,《穿甲彈》已開拍,由曾志偉主演的《黃金七十二小時之友情歲月》已來看景,有了拍攝意向。
以園區為中心 打造全境影視拍攝基地
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現有影視拍攝區占地面積4221畝,建設內容包括北方民國城、攝影棚、邊塞小鎮拍攝區、草原拍攝區、生態樹林拍攝區、城外郊野拍攝區、土匪山寨拍攝區、野店拍攝區、明清軍營拍攝區、元曲峽等。以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為影視拍攝服務中心的鄂爾多斯影視產業試驗區,結合自身優勢,外景地涵蓋鄂爾多斯全境,實現了民族影視產業基地建設新跨越。
為影視拍攝提供獨特的自然風光。鄂爾多斯地貌類型多樣,自然景觀異彩紛呈,富有純天然的影視拍攝資源,適宜多種題材影片的拍攝。許多著名影視基地都為鄂爾多斯獨特的自然風光所吸引。
為影視拍攝提供優美的城市景觀。康巴什區2012年成功獲批國家首個以整座城市為載體的4A級旅游景區。城市建設風貌除表現出現代風格、民族氣息外,還吸納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格,是影視劇拍攝最稀缺的城市景觀資源。
為影視拍攝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鄂爾多斯大力推進旅游景點、餐飲、住宿、交通等發展,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建成高等級公路1473公里,109、210 兩條國道呈十字型貫穿市域,并與周邊110、107 等國道相連成網;建成鐵路1280公里,形成“三橫四縱”的干線結構;開通航線40條、通航城市44個,距離北京僅1小時航程,90%的影視劇組和影視人來源于北京。
大影視基地建設讓蒙古源流更有活力。以蒙古源流影視基地為拍攝中心,輻射整個鄂爾多斯市,城市中獨特的建筑、自然景觀、旅游區等都成為影視拍攝外景地。鄂爾多斯影視產業試驗區已經授予成吉思汗陵、響沙灣等旅游景區、醫院、學校、酒店、商場、酒吧、公共文化場所、工廠等90余個外景基地“中國·鄂爾多斯蒙古源流影視城外景拍攝基地”牌匾。
影視為表,策馬蹄疾。踏著全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節拍,沿著成吉思汗的鐵馬征程,帶著蒙古文明的歷史傳奇,鄂爾多斯更加注重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摸索出一條向集約型轉變,推動影視業,加強影視基地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多重轉變的發展之路。
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立志將大影視概念做強、做精、做長、做優,奮力打造內蒙古乃至全國影視創作、拍攝、推廣等全鏈條發展的亮麗風景線。在我國影視市場中,蒙古源流這個新崛起的具有蒙元特色的影視城必將奏響新的主旋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