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玲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方式。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僅需要有精確的內容,精致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語言,清晰的教學思路,還必須充分運用變化有致、和諧流暢的教學節奏來調度,方能使它像一首優美的樂章,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悅。數學課堂教學也要有節奏,適度的課堂節奏能自始至終牽動學生的注意力,維系學生的熱情,從而輕松愉快地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把握;節奏;過程
節奏,本是一個音樂術語,它與旋律一樣,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似乎與枯燥的數學課堂沒有什么關系。但“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實在無法想象沒有節奏感的體操是什么樣子,所以,數學課堂教學也應有明晰的節奏。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大腦興奮中心是隨時間的變化進程呈曲折變化,隨外界因素而不斷轉移的,教師調控下的數學課堂的節奏感,就是要與學生的這一變化“合拍”。因此,精心打造富有節奏感的數學課堂,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數學課堂的美感與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非常重要。
一是以教學內容安排的張弛錯落形成數學課堂的節奏感。內容決定形式,教學內容決定課堂教學節奏的基調。如音樂一般,旋律和節奏都是為表現一定的主題服務的。對初中數學而言,似乎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是相對固定的,教師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但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編寫“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教材如此,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也不可能只有一種固有的模式呈現。作為優秀的數學教師,要把握《課標》使用教材,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必要時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如華師版九年級數學下第28章第一節,教材安排兩課時,內容包括圓的相關想念、對稱性、等對等定理、垂徑定理、圓周角相關定理等,這些在以后的學習中應用都非常廣泛。在兩節課的時間內完成以上內容往往是以講授為主,學生缺乏探索與練習。筆者在安排此部分時,就分為三課時,增加練習與變式訓練,形成以“探索-點拔-練習”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增強節奏感。
二是以教學方式的動靜結合凸顯數學課堂的節奏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指的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活躍狀態,如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討論、爭辯等;所謂靜態,指的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相對安靜狀態,如學生靜心聽課、深入思考等。一節課如果動態占了優勢,學生就會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造成課堂過于失控;反之,如果靜態超時,就合造使得課堂氣氛沉悶,進而抑制學生的思維,教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好調控課堂教學中動靜交替的節奏,使整個教學過程潮起潮落,如波濤起伏。動靜結合,才能讓持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活躍學生思維。
三是以教學語言的抑揚頓挫渲染數學課堂的節奏感。語言的節奏感表現為語速、力度、語調等。教學時,語速上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應該比日常講話的速度稍慢。同時要結合語調,語調是增強語言生動性,體現感情的主要因素。在講解重、難點或轉移話題時,語速應慢些,語調要高些,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的余地。而聲音的恰當力度則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清楚聽課、集中精神的保證。要特別注意的是,作為數學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數學語言。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經過改進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為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修養,使自己在課堂上的講述既能保持教材內的邏輯聯系,又能在細節問題的處理上做到具體生動、形象鮮明,能直接付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使教者的語言節奏與學生的生理及思維節奏合拍,使學生能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數學語言作為講授語言,而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征,將數學語言轉化為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語言。一方面要注意數學語言的邏輯性和嚴密性,不能是啰里啰嗦的,而應是簡短有力,一語中的,不說廢話、避免無意義的機械重復。另一方面,也要盡量避免平鋪直敘的枯燥,結合必要的夸張、擬人、比喻等語文上的修辭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以快速度高密度的練習提升數學課堂的節奏感。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新知以后,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練習,會顯得很不扎實。除了系列的書面習題練習,還可以運用聽算式形式的學生口述練習,加速鞏固教學效果,必要時還要補充練習題,課堂練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個整塊,而應是疏密有間的分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的節奏重在一個“快”字:快節奏的預習練習、快節奏的鞏固練習、快節奏的變式訓練、快節奏的能力提高。課前練習要選擇相對較易的幾個題迅速喚起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回憶并承接本節課的新知、對需要熟練掌握的鞏固練習,要運用快節奏的反應訓練形成條件反射;對變式訓練要逐一變量循序漸進;對能力提高要趁熱打鐵一氣呵成。課堂教學如果不能實現練習的快節奏,就會增加了課外學生的課業負擔與教師自身負擔。如果能保證每堂課都有20多分鐘的高效練習時間,那么那些課的教學節奏感無疑是很強的。我常對學生說,如果你們能在上課時間多做一些題,那么課后的作業就會少一些。學生都會樂于配合教師,事實上,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也是本校數學教師中最少的。
一言以蔽之,準確把握教學中的節奏變換,可以使學生興奮、愉悅、情緒激昂,注意力更加集中,情感體驗得到滿足,生成知識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曹宣.基于懸疑導入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教育.2017.7;
[2]湯玉兵. 淺談農村中學數學新教師課堂教學節奏藝術.語數外學習.2017.12;
[3]王學英.把穩節奏,讓初中數學教學“慢”中取勝.基礎教育課程.201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