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靈軍 胡玲玉
根據益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監督抽查工作計劃和《2016年第二批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方案》要求,益陽市纖維檢驗監督管理局承擔了2016年全市纖維制品市級監督抽查工作。
抽查質量情況
本次抽查的對象為學生服、床上用品、絮棉制品三類產品,涉及安化縣、桃江縣、沅江市、南縣、赫山區、資陽區、大通湖區7個區縣市。共抽查學生服、床上用品、絮棉制品305批次,完成檢驗305批次,其中283批次產品合格,監督抽查合格率為92.8%,檢出2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7.2%。該22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14家生產、使用單位。主要質量問題是:3批次產品重量不合格,6批次產品pH值不合格,2批次產品織物斷裂強力(緯向)不合格,12批次產品標識不合格,7批次產品成分含量不合格。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13份,立案查處6起,其中案件移送4起。
(一)學生服監督抽查133批次,其中合格125批次,不合格8批次,合格率94%。檢驗項目為學生服產品標識、異味、成分含量、pH值、甲醛含量、耐摩擦色牢度6項指標。8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5批次是兩項指標不合格,標識和成分含量不合格4批次,標識和pH值不合格1批次,成分含量不合格2批次,pH值不合格1批次。
(二)床上用品監督抽查82批次,其中合格74批次,不合格8批次,合格率90.2%。檢驗項目包括產品標識、異味、成分含量、pH值、甲醛含量、耐摩擦色牢度、織物斷裂強力和規格尺寸偏差率8項指標。pH值不合格4批次,標識不合格3批次,斷裂強力不合格2批次。
(三)絮棉制品包括棉胎和踏花被,此次監督抽查共90批次,合格84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3.3%。棉胎檢驗項目包括原料、規格尺寸、含雜率、網紗、13mm及以下短纖維含量、異味、標識等15項指標,重量不合格3批次,標識和成分含量不合格1批次,標識不合格2批次。踏花被檢驗項目為標識、異味、成分含量、pH值、甲醛含量、規格尺寸6項,本次所抽樣品全部檢驗合格。
加強質量監管的建議
學生服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成分含量、標識和pH值;床上用品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pH值、標識和斷裂強力;絮棉制品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重量、標識和成分含量。標識不合格是此次監督抽查最突出的問題。標識不合格主要表現在標注信息不完整以及標注信息與實際不符,標注信息不全現象也很普遍,有的廠商反映他們是根據百度上搜索的標識內容制作。成分含量不合格有生產者的有意為之,也有錯誤認識。本次監督抽查,有2批次床上用品織緯向物斷裂強力因未達到220N標準要求,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懲戒處罰與教育引導并重,強化生產、采購集團的產品質量主體責任意識。一是摸底建檔。建立纖維制品生產企業和經營性服務單位質量電子檔案,更新完善企業紙質質量檔案,將各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檢驗報告、違法行為查處情況等都整理建檔并依法向社會公開。二是加強標識等質量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貫,重點引導生產商規范產品質量標識,提升產品質量。著重對企業負責人的法律及相關標準的宣貫和技術人員的培訓,采取集中培訓或送法、送技術上門等方式,為企業培訓一到兩名技術人員,讓企業知法、懂法、守法,提高經營者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纖維制品生產企業質量監管信息管理系統平臺,為纖維制品生產、采購集團提供一個無障礙隨時溝通的平臺。四是暢通投訴舉報途徑,調動全社會力量,人人參與,齊抓共管。五是強化服務,提升產業品位。制定“進企入市搞培訓、現場指導解難題、質量分析找問題、改進管理保質量”的幫扶措施,積極為學生服裝及床上用品生產企業服務,促進產業發展。
(二)完善制度,強化機制,加強監督抽查工作基礎性建設。一是總結經驗,制定并完善《監督抽查實施規范》。監督抽查前,制定詳細的方案和抽查計劃,力爭監督抽查覆蓋率達100%。二是督促和引導學校、幼兒園主動送檢,并建立進貨質量驗收登記臺賬,全面貫徹“全鏈條”“雙送檢”制度。爭取財政支持,承擔監督抽查中購買樣品和檢驗費用,實施免費檢驗計劃。通過這一有力措施,提高學生服和床上用品在使用環節的送檢率,促進“雙送檢”制度落實到位。三是建立 “紅黑名單制度”,形成企業質量信用記錄,積極實施分類監管,根據質量信用等級評定情況對企業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和巡查。要將各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檢驗報告、違法行為查處情況等整理建檔,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推進全市市民聯合監管纖維制品質量誠信體系,營造全社會質量共治的良好局面。四是完善后處理機制,切實提高監督抽查有效性。保證公開透明性,及時在網上公開監督抽查結果。
(三)多措并舉,齊抓共管,不斷提升監督抽查在保障纖維制品質量安全中的作用。一是部門聯動,形成合力。纖檢機構可與教育、公安等部門聯合督察,成立纖維制品質量監督工作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雙隨機”選調人員組成檢查組,采取現場檢查與抽樣檢驗相結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察。二是通過日常監管和監督抽查相結合,提高監管效率,將各縣市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對學生服、絮棉制品、床上用品的監管納入年終質量考核,要求各縣市區局有專人專管,開展日常檢查工作,督促各縣市區市管局切實履行監管主體責任。三是提升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
(四)聚焦問題,靶向施策,扎實開展纖維制品專項整治行動。以陽光纖檢“三進”活動、“質量月”和質量提升等活動為契機,開展產品質量標識、原輔材料進貨驗收登記、“黑心棉”、學生服等專項整治行動,有效警醒并打擊制售劣質纖維制品的商販,從而提升全市纖維制品質量水平。
(作者單位:益陽市纖維檢驗監督管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