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桂 薛宇鋒 付吟
摘要
介紹了美國、日本、歐盟、澳大利亞、國內紡織品服裝護理標簽相關技術法規和標準及其對圖形、文字的要求,比對分析了ISO 3758、JIS L0001、AS/NZS 1957、ASTM D 5489、GB/T 8685護理體系的異同。
關鍵詞:紡織品;服裝;護理標簽;標準;異同
紡織品服裝護理標簽是消費者了解和掌握產品基本護理方法的重要工具。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語言差異、生活習慣差異以及對標簽要求的差異等,導致護理標簽成為影響紡織品服裝準入市場的一個因素。本文主要圍繞國際標準ISO 3758(ISO)、JIS L0001(日本)、AS/NZS 1957(澳大利亞)、ASTM D 5489(美國)、GB/T 8685(國內)介紹了這五大護理標簽標準中的護理體系及其異同。
1 各國或地區護理標簽相關技術法規和標準
199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ISO 3758《紡織品 使用符號的護理標簽編碼》,建立了紡織品耐久性標簽上護理方法信息的符號體系,規定了符號的類型和數量。之后,ISO 3758標準不斷更新,ISO 3758:2012[1]為第三版,適用于全球范圍。
美國,為了讓消費者了解清洗與護理衣物的知識,于1971年美國國會制定與頒布了16 CFR 423《紡織服裝和某些布匹的護理標簽法》。1972年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實施,2012年9月進行修訂,該法適用于紡織品、服裝的制造商和進口商,規定了在銷售中應使用護理標簽及提供護理說明。護理信息和護理圖形符號方面,主要標準ASTM D3136《有關服裝、紡織品、家具用品和皮革制品護理標簽的術語》、ASTM D5489[2]《紡織品護理說明用護理符號指南》。
日本,《家用產品質量標簽法》《反不正當交易和誤導性聲明法》對紡織品服裝的標識內容進行了強制性的要求。為普及和統一紡織品在洗滌護理過程中所使用的符號,于1968年12月制定了JIS L0217:1968,后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分別于1976年和1995年進行了兩次修改。為適應紡織品生產流通全球化的要求,新的紡織品洗滌護理標簽標準JIS L0001:2014[3]應運而生,該標準取代原有的JIS L0217:1995,把日本國內獨有的符號整合成與國際標準的符號一致,符號中不出現文字。
歐盟關于維護標簽是自愿性的,有非強制性的技術標準EN ISO 3758,該標準等同采用ISO 3758。
澳大利亞,關于紡織品與服裝護理標簽的法律法規主要有:《貿易慣例法案1974》《公平貿易法案1987》《公平貿易(產品信息條例)2005》。其中《貿易慣例法案1974》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必須在紡織品和服裝上附有永久護理標簽,標注保養方法;《公平貿易(產品信息條例)2005》規定紡織產品的護理標簽須符合澳大利亞/新西蘭標準AS/NZS 1957:1998《紡織品 護理標簽》[4]。
國內,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在國內銷售的產品標簽標識做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為引導企業正確地標注產品護理信息,在1988年頒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GB/T 8685《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的圖形符號》[5],該標準建立了紡織品標簽上護理方法的符號體系,規定了各種符號在護理標簽中的使用方法。現已修改,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實施。
各國或地區具體的相關標準見表1。
2 各國或地區護理標簽標準對圖形符號與文字要求
護理標簽從表達形式來說,分為三類:文字標簽、符號標簽、符號加文字標簽。澳大利亞AS/NZS 1957標準中護理說明基本上都是使用文字,只有干洗用符號表示;在美國技術法規和標準中,護理說明可由文字或圖形符號組成, ASTM D5489標準提供了美國ASTM 的護理符號體系,2014年修訂版為紡織品、服裝制定了統一的符號及護理標簽系統,以減少語言形式的護理指南;而中國和日本首先采用圖形符號。具體規定見表2。
上述護理標準均要求護理標簽內容順序應按水洗(washing)、漂白(bleaching)、干燥(drying)、熨燙(ironing)、紡織品專業維護(professional textile care )排列,同時應使用足夠的和適當的符號或文字,以護理制品而不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護理標簽要求是一個永久性標簽,以某種方式附著,不會與產品分離,在使用過程中,保持清晰。
3 護理體系的異同
護理體系一般由水洗、漂白、干燥、熨燙和紡織品專業維護(干洗和濕洗)組成,各程序間有異同。
3.1 水洗
水洗包括手洗和機洗的家庭洗滌程序,用于表達允許的最高洗滌溫度和洗滌條件。相關標準中手洗符號及表示方式見表3,機洗符號及表示方式見表4,不可洗滌符號及表示方式見表5。
表3中,ISO、日本和中國手洗符號及其含義基本是一致的,美國的手洗符號與其他國家有差異,手符號為黑色實心,溫度30℃或40℃可標注在符號里面。澳大利亞沒有特定的符號,為文字描述“手洗(hand wash)”。
表4中,ISO、美國、日本、中國機洗洗滌溫度均有30℃、40℃、50℃、60℃、70℃、95℃,洗滌強度包括常規、柔和、非常柔和程序。其中ISO、日本、中國機洗符號是一致的,而美國的機洗符號與其他三個國家有差異,用圓點和數字表示洗滌溫度。澳大利亞沒有機洗符號,有文字描述,冷水(cold wash)、溫水(warm wash,最高洗滌溫度40℃)、熱水(hot wash,最高洗滌溫度60℃)、很熱溫度(very hot wash,最高洗滌溫度70℃)、沸水(boil wash,最高洗滌溫度95℃)。
表5中,不可洗滌符號基本一致的,美國的符號波浪形與其他三個國家或地區有些許差異。澳大利亞用文字描述,不可水洗(do not wash)。endprint
3.2 漂白
漂白劑是一些化學物品。常用的化學漂白劑通常分為兩類:氯漂白劑及氧漂白劑。氯漂白劑含次氯酸鈉,漂白去污能力比氧漂白強,但產品在漂白過程中受到的損傷也較大。而氧漂白劑則含有過氧化氫或一些會釋放過氧化物的化合物 ,如過硼酸鈉或過碳酸鈉,漂白比較溫和。對于不同的紡織品服裝材質,使用不同的漂白劑或不可使用漂白劑。各國護理標簽標準中的漂白符號見表6。
表6中,ISO、美國、日本、中國允許任何漂白劑和只允許氧漂/非氯漂的符號是一致的,不可漂白符號ISO、日本是一致的,中國與ISO、日本有點差異。澳大利亞文字描述,包括只可非氯漂(only non-chlorine bleach when needed)、不可漂白(do not bleach)、不可氯漂(do not use chlorine bleaches)等。
3.3 干燥
干燥方式有翻轉干燥、自然干燥。從各國干衣習慣來看,美國人一般不在外晾曬,干衣機是家庭常用標準洗衣設備,還有許多自動式投幣洗衣店也配備干衣機。歐洲的干衣機沒有美國普及,通常在陰雨天使用。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通常是自然干燥。各國護理標簽標準中的翻轉干燥符號及表示方式見表7,自然干燥符號及表示方式見表8。
表7中,ISO、日本、中國干燥符號分為常規溫度80℃,較低溫度60℃,符號是一致的,中國不允許翻轉干燥符號與ISO、日本有一點點差異。而美國的干燥符號分為低溫55℃、中溫65℃、高溫75℃、任意溫度和不加熱/空氣干燥。干燥程序還分為常規程序、耐久壓燙、輕柔緩和程序。美國的ASTM干燥符號溫度和程序的細分體現了美國的維護符號可以向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可能達到不同的產品對應的最佳(如適當、節能、環保等)干燥程序。澳大利亞對于干燥的文字描述,有不可晾干(do not line dry)、不可機器烘干(do not tumble dry)、低溫烘干(may be rumble dried-cold)、中溫烘干(may be tumble dried-warm)、高溫烘干(may be tumble dried-hot)等。
美國的ASTM D5489中有一個附加不可手擰的符號“”,而日本、中國、ISO符號體系中不包括“不可手擰”,因為“晾干”和“滴干”已經包含了相關信息:“懸掛晾干”表示“可以使用洗衣機甩干,手擰,不能使用翻轉干燥”,“懸掛滴干”表示“不可使用洗衣機甩干,不可手擰,不能使用翻轉干燥”。
3.4 熨燙
因纖維和織物種類不同,所需要的熨燙溫度也各不相同。溫度過低,不能達到熨燙的目的;溫度過高,會使織物發黃、收縮,甚至炭化分解。各國的維護護理熨燙符號見表9。
從表9中可以看出,各國家對熨燙方法的分類基本一致,只是所用符號的畫法有少許差異。澳大利亞關于熨燙描述,有低溫熨燙(cool iron)、中溫熨燙(warm iron)、高溫熨燙(hot iron)、不可熨燙(do not iron)、蒸汽熨燙(steam iron)、不可蒸汽熨燙(do not steam iron)等。
3.5 專業維護程序
專業維護程序包括專業干洗和專業濕洗程序,符號代表由專業人員對紡織產品(不包括真皮和毛皮)的專業維護。各國的專業維護程序主要差別在于是否包括“專業濕洗”符號及“不可濕洗”符號,具體見表10。
不可專業濕洗符號“”具有較難印刷與復制的特點,ISO、中國、日本更改為“”。根據實際經驗,“”適用于任何干洗溶劑,很少用到,除了澳大利亞標準AS/NZS 1957中保留外,其他的標準已經將其刪除。
4 結論
各國均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對紡織品、服裝的護理標簽做出規定。對比分析ISO、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及國內紡織品服裝護理標簽標準,可以看出基本都按照產品在護理過程中可能需要的維護程序劃分,各程序間或多或少存在差異,但都主要分為水洗、漂白、干燥、熨燙、專業維護(干洗、濕洗)5個程序(澳大利亞護理標準中未有濕洗程序)進行規定,表明了各國紡織品服裝護理說明統一存在的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ISO 3758:2012 紡織品 護理和使用標識[S].
[2]ASTM D5489-14 紡織品護理說明用護理符號指南[S].
[3]JIS L0001:2014 紡織品 護理標簽符號[S].
[4]AS/NZS 1957:1998 紡織品 護理標簽[S].
[5] GB/T 8685—2008 紡織品 維護標簽規范符號法[S].
[作者單位:福建省纖維檢驗局,國家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福州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