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帥
近日,在湖北省纖維檢驗局荊州分局的組織下,荊州市質監局(市質強辦)、荊州市沙市區經信局、岑河鎮政府、岑河鎮針織服裝協會、荊州市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代表及湖北省纖維檢驗局、荊州纖檢分局等10家單位的24名人員在荊州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召開座談會,就荊州市沙市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現狀及纖檢部門如何更好服務荊州市沙市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沙市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現狀
(一)集群層面
荊州市沙市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荊州市沙市區岑河鎮,截至2016年底,轄區共有280家企業,其中紡織企業12家,針織企業52家,服裝企業180家。區域內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62家,區域內企業共獲得“湖北名牌”2項、“湖北著名商標”2項,區域內紡織產業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集群內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處,博士后產業基地1處,近兩年產學研合作項目2項,獲得專利3項。集群2012年3月和2016年5月分別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針織名鎮及紡織集群試點地區”“中國嬰童裝名鎮”。產業集群以嬰幼兒服裝與童裝為主導占96%,紗線占2.8%,運動服占0.8%,成裝占0.4%。集群內企業湖北岑鑫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同時與武漢紡織大學、長江大學等開展產學研合作。
集群現狀及特點主要是:(1)龍頭企業支撐帶動能力強。產業集群以紅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較快,依托現有的電商平臺,紅葉已成為當地針織服裝行業標桿,2016年銷售額超過2.4億元,其中60%在線上銷售,目前紅葉1.5萬平方米的電商倉儲庫正在建設中。(2)集群產業鏈日趨完善。集群90%以上企業均落戶在荊州市岑河鎮針紡織服裝工業園內。沙市區域內擁有紡紗能力100萬錠,織機8400余臺,印染生產線18條。沙市區岑河鎮被評為“中國針織名鎮”和“中國嬰童裝名鎮”,針紡服裝產業列入全國重點扶持的產業集群之一。從棉花加工到紡紗、織布、印染、制衣、包裝及營銷服務等環節的產業鏈完整,形成了以宇風、康靚、乾盛、奧達,天友達、紅葉、龍翔等品牌為龍頭的產業集群。2015年總產值54億元,生產量和銷售額約占全省35%。(3)園區規劃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岑河工業園總規劃面積4600畝,目前已進行三期建設,輻射企業252家,帶動當地1萬人以上就業。(4)企業品牌意識不斷提高。荊州市奧達紡織有限公司和荊州市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分別獲得湖北名牌稱號,湖北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荊州市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分別獲得湖北著名商標。
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是:企業產品在外地經常因質量問題或標識不規范問題被執法部門重復檢查,或被職業打假人訛詐,大的電商平臺不認可荊州纖檢分局出具的檢驗報告,只認可國家級檢測中心的報告。園區兒童針織服裝線上銷售基本上都送到天津和浙江檢測,企業極不方便,同時延長了檢測周期。建議:纖檢部門多主辦產品標識的知識培訓或現場服務;纖檢部門呼吁電商企業認可我省檢測機構,以方便企業送檢。
(二)企業層面
1.荊州市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公司資產總額1億元,占地3.6萬平方米,擁有三個生產車間和一個大型倉庫,擁有吊掛自動生產線一條,公司年產值2.4億元。主導產品有嬰童服飾、針織T恤、休閑服飾,其中“宇風寶貝”嬰童裝被評為2016年度湖北名牌,企業年生產成衣能力2000萬套。2013年開展線上銷售,2015年該公司線上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雙11”線上嬰童裝銷售額達2000萬元。
企業概述及質量提升做法。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通過自建實驗室對面料和成衣進行檢驗,另外在當地荊州纖檢分局的幫助下,狠抓源頭質量控制,在企業自檢的基礎上積極委托纖檢部門檢驗,利用大數據分析為支撐推動生產銷售,成為當地產業集群的龍頭和翹楚,近幾年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目前,公司自建實驗室可以對產品的pH值、部分色牢度指標進行檢驗,甲醛指標等可以進行常規檢測。目前企業在電商平臺上的銷售額超過了60%,但是大的電商平臺比如淘寶、天貓、京東等只認可國家級檢測中心出具的質檢報告,因此公司需要將樣品寄到在天津的國家級檢測中心進行檢驗,檢驗周期長達一個多星期,帶來諸多不便。另外,從荊州纖檢分局的檢測室到岑河工業園也有半個小時車程,不能及時與園區企業面對面溝通和服務。企業的意見或建議:建議纖檢部門協調電商平臺承認地方檢測中心的檢測結果,避免重復檢驗、檢驗結果不一致、檢測成本過高等問題。
2.豪怡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荊州市豪怡針織服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正規民營企業,坐落于岑河針織工業園二期。廠房面積4500平方米,員工200余人,主要生產銷售“嬰樂仙子”牌嬰幼兒服裝。在將近10年的創業與開拓中,豪怡針織服飾有限公司多次受到荊州市人民政府的嘉獎和表彰。如“明星企業”“先進單位”及“優秀組織”等眾多榮譽稱號。該公司產品在線上銷售沒有遭到過質量投訴,但是由于無法做到批批產品檢驗,跟行業龍頭企業紅葉針織相比有一定差距,出現質量問題較多地在色牢度上,如面料的成分含量不穩定直接影響到下游成衣企業的終端產品質量。意見或建議:建議從紡織面料的質量源頭監管抓起,降低下游企業的質量風險。
分析與結論
本次調研得到了荊州市質監局、荊州市沙市區經信局、岑河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岑河鎮針織服裝協會對纖檢局近年來對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調研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調研數據分析:上臺階、補短板是質量提升的核心,根據荊州市質監局提供的監督抽查數據,2015年當地針織產品的監督抽查合格率是78%,2016年是83%,針紡織產業這塊整體的合格率不高,與整體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相比差距非常明顯,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來問題的根源是質量意識、企業負責人的知識更新沒有跟上。
從調研的整體情況看,荊州市沙市區針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龍頭企業不多,品牌不響,做了幾十年,叫得響的支柱品牌不多,建議纖檢部門加強對企業的技術指導,搞好服務,特別是加強對標準和標識培訓指導。二是岑河當地的產業集群產業鏈比較完整,已形成棉花加工、紡紗、織布、染整、成衣一條龍,特別是印染這個關鍵環節,建議從源頭加強質量監管和提升。三是質量認證要統一。有的電商平臺只認可國家級檢測中心的報告(線上的電商平臺和線下的商場超市都有這種情況)。從企業的微觀層面看,存在以下問題:
1.大多數企業的質量意識不強。除紅葉針織等少數幾家龍頭企業質量意識比較強,質量把控能力相對較強外,產業集群內其他中小企業的質量意識普遍有待提高,甚至新的標準發布實施相當長的時間后,仍然沿用舊標準的情況存在。
2.企業未采取措施在改進質量上下功夫。部分企業產品在外地遭遇質量抽查不合格和職業打假人的敲詐,回避自身的原因,將問題歸結于上游的印染和原料環節,忽視原輔料的進貨驗收把關環節。
3.當地纖檢機構服務能力不足。荊州纖檢分局的服務水平與產業集群企業的需要還存在一定差距。荊州當地纖檢機構從人力、設備、資質、檢測能力上在服務規模以上企業時存在差距,導致部分龍頭企業的檢測需求不得不外流。
意見及建議
1.對企業重點幫扶。省市兩級纖檢機構加強對荊州沙市區針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企業的重點幫扶,如實驗室建設、標準的宣貫、質量人員培訓、免費送檢服務等。
2.加強電商服務。協調大型電商平臺認可湖北省纖維檢驗局和荊州纖檢分局出具的檢驗報告,避免企業在外地遭遇重復抽檢,為企業保駕護航。同時加強對荊州纖檢分局的技術支持和指導,提高檢驗效率和檢驗水平。
3.從源頭把關。質量監督關口前移,從源頭上把關,從產業鏈上游如面料、染整環節著手,重點整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行為,完善全鏈條監管。
4.加強品牌培育。對龍頭企業繼續扶優做強,爭創更多的湖北名牌和著名商標,依靠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的整體質量提升。
5.加強業務培訓。對企業的產品標識方面開展專題培訓,或實地為企業產品標識情況進行診斷,幫助企業規范標識行為,減少企業因標識不規范造成經濟損失。
(作者單位:湖北省纖維檢驗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