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媛
紡織品的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極大。棉花種植過程中大量消耗水、能源,使用大量農藥、化肥使全球紡織業成為污染最大、排廢最多的產業之一。目前,回收和再利用的廢舊紡織品已成為全世界最新的材料來源之一。
紡織廢料回收中的潛力
美國環保署的一項報告指出,紡織品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努力加強紡織品回收利用。就目前情況而言,廢舊衣物回收相當于每年減少了10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這就是為什么發達國家如此看重廢舊紡織品、纖維回收利用的緣故。這已成為構建服裝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在英國,年消費200萬噸衣物中有50萬噸得以回收利用,100萬噸被廢棄。在整個歐洲,紡織廢料多達1400萬噸,其中僅有125萬噸得以回收利用。因此,研發出紡織回收的創新方法、如何變廢為寶成為重點。
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紡織物正在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問題。原因是天然纖維需數年才會分解,而人造纖維不可分解;羊毛雖能分解,但卻會釋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氣體,加速全球變暖;合成織物釋放的一氧化二氮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此外,有毒物質會對地下水和周圍土壤造成污染。
在美國,紡織廢棄物被分類為消費前和消費后。制造商回收的消費前紡織廢棄物達75%,消費后紡織廢棄物僅為15%。因此,消費者被認為是造成紡織品浪費的罪魁禍首。據了解,美國每年人均丟棄服裝、鞋類和其他紡織廢料約為70磅,按此計算美國每年產生的紡織廢料總量多達1300萬噸。
從回收中找到創新的方式
目前,全世界都把紡織回收看作遏制紡織廢料增長的唯一選擇,還能帶來諸多環境效益,如減少垃圾填埋場占地,減少紡織廢料釋放的溫室氣體。此外,垃圾填埋場周邊地區會對地下水造成影響。下雨時,垃圾填埋物中所含的化學、有毒物質會被水吸收,包括織物上的化學品、染料和漂白劑。
垃圾填埋場底部積水的毒性比一般生活污水高出200倍。因此,再利用廢舊纖維和紡織品既可降低新纖維制品的需求,又能節水、節能,減少染料和其他化學物的使用,從而減少污染。
據英國權威數據統計,若發達國家每人每年購買一件用回收材料制成的呢子大衣,那么每人年均節省約371加侖水,總計可減少使用480噸化學染料。如今,許多品牌服裝公司在系列服裝產品中使用回收纖維和面料。回收方式可分為三種:
其一,使用由再生纖維或產品所制的紡織品,如二手塑料瓶制成的再生聚酯。
其二,對紡織布料進行回收利用,如加工產生的廢棄剩余物或材料。他們稱其為“升級利用”。
其三,廢舊衣物循環利用,如將二手衣物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補或加工重做,使其煥然一新,再次利用。據調查,世界上約有70%以上的消費者直接或間接購買過二手服裝。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紡織回收業所創就業崗位達1.7萬個,每年減少消費后紡織廢棄物約113.398萬噸。
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的回收過程有所不同。天然纖維紡織品可按品種和顏色進行分類,根據顏色篩選出不需再染色的材料,以節省能源、水資源,并減少污染。根據紗線的最終用途,廢舊紡織品可拆解成為單纖維狀態,或與其他纖維混合。盡管如此,世界在應對環境問題和紡織廢料回收中還需要創新的手段和方式。
強化循環利用,維持可持續性
接下來,紗線通過梳理過程進行清理與混合。這類再生棉紗將用于紡織或編織。不同紡織品分離的纖維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處理。一些纖維經壓縮用于紡織填充物,如充當床墊。
聚酯織物的處理過程則有所不同。廢舊織物可切碎成小顆粒,或形成聚酯片;聚酯片融化后可制成新纖維,并用于新聚酯織物中。雖然目前紡織品回收面臨成本、時間和技術等難題,但隨著服裝制造商和其他服裝機構加深對可持續發展重要性的了解,回收問題將受到更多關注。
提高紡織品回收生產率的主要困難在于織物內所含纖維不易分類處理。例如,棉、亞麻材質的纖維可重復利用,但聚酯類的石油基纖維幾乎無法重復使用。
做好廢舊紡織品分類是提高紡織品回收效率的關鍵。為此,歐美已先后形成T4T理念,即從織物到織物,并研發出相關的先進系統設備,它可改善加速紡織品分類過程。這種系統可根據纖維的構成、顏色、化學組合對廢舊織物進行自動分類,還可檢測廢舊衣物具體材料屬性,每秒可掃描一件衣服。
原來回收的廢舊紡織物通常僅用于制造低價紡織品,但新技術卻能像變戲法般把廢舊材料加工成與新紡織物不相上下的紡織品,足以用于制造高品質產品。過去的分揀公司僅能回收優質衣物,而T4T系統甚至能將廢料再生為新型原材料。
為有效利用紡織垃圾,各國相繼推出不同的可持續戰略,而具有先知先覺的制造商則積極研發回收紡織物的創新技術。他們有效促進了紡織回收業的發展,積極探索未來低成本高效益的服裝業發展需求。因為他們知道,未來的紡織工業發展模式除了強化循環利用外,并無其他更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據下列媒體最新資料http://www.fibre2fashion.com/industry-article/7254/textile-recycling--a-step-towards-sustainabilit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