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首批啟動的中國2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001年,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等6部委聯合啟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項目。同年,津南農業開發區被評為首批啟動的中國2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之一,并命名為天津津南農業科技園區。
津港公路貫穿園區南北,津晉、丹拉高速公路分居園區兩側。2003年,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開園即被確定為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大中小學學生學農基地。轉年即被評為中國農業旅游示范點,AAA級旅游景點。
天津津南農業科技園是天津市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傉嫉?450公頃,規模龐大。位于華北平原北端,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優越。距天津市區僅15公里,距天津港25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5公里,交通便利。因科技園地處華北平原北端,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因冬季多西北風,春夏季多西南風,形成冬季干冷,夏季濕熱的自然氣象因素。科技園區的土壤條件為海積與河流沖積平原的輕粘壤土,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為15%,全鉀含量43%,PH值為72,土壤含鹽量15%,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以及開展綠色食品的生產。
天津津南農業科技園區是以“休閑農業”為主題,集科普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園區。建有名貴花卉、精品苗木休閑觀光區;現代設施化無公害蔬菜生產區;新、特、優水產種苗繁育區;小站稻籽種繁育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區;科技研發、人才培訓、產品展示區等六個功能分區,以及迎賓區、游客購物中心、蝴蝶蘭育培園溫室、生態植物園、度假觀光垂釣園、馬術訓練館、農業生態園、蔬果采摘園、農產品深化產業園、天嘉湖生態風景區等十幾處旅游觀光景點。
走進津南農業科技園區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令人豁然開朗的萬人廣場,即迎賓區。大型主題活動均可在這里舉行。來到這里,大家即可感受到科技園區人們的熱情與真誠。此外,路旁建有音樂噴泉,當音樂噴泉噴涌而出時,與花草亭榭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使人仿佛置身于維也納的街頭,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迎賓區的正前方是科技園內集辦公、會議、招待、住宿為一體的會務中心。會務中心是六層框架結構,設計美觀大方。中心的首層為科普展示大廳;第2層是信息化和科技人才培訓中心;第3層是電子商務中心和科研中心;第4~5層為接待中心;第6層為會議中心。
在迎賓區后坐落著總占地面積為12470平方米的研究中心,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老先生專門研究雜交水稻的工程技術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落戶津南農業科技園區,使得天津小站稻的研究、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從而帶動了天津優質小站稻產業化種子生產,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了經濟效益,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園中的農產品深化產業園是小站稻等特色農產品的深化基地。游客在產業園里,可親眼看見那些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如納米生物肥料的產生、糧食變為瓊漿玉液的美酒等有趣的生成過程。
迎賓區的右側即為農業科技園中的“明珠”——蝴蝶蘭育培園。在這里你可以切身了解到,兼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蝴蝶蘭培育生長的全過程。蝴蝶蘭培育基地是一個占地4萬平米的聯動溫室。這里種植的蝴蝶蘭,品種達400余種。蝴蝶蘭喜濕潤,怕陽光,室溫最好在12~28攝氏度之間,保持晝夜溫差1~2個月,蝴蝶蘭一年四季可開花,并且花期長達半年之久。除此之外,科技園還有生態植物園。在生態植物園中設有占地1200畝的花卉休閑園,栽植酒金柏、銀杏、紫薇等名貴花灌木、喬木及常綠樹木50余個品種、20余萬株。并且,這里還是天津市高檔社區綠化工程的花卉樹木輸出基地。
天津市津南農業科技園區以市場為導向,以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來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天津特色。從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加強農業技術的組裝集成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傳統農業的改造與升級??萍紙@區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完善運行機制,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
園區農業科技服務新體系的建立,發揮了對周邊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已在全市各農業區縣建立起了以面向基層開展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內容的園區專家大院區縣分院11個,由專家領銜,企業參與,實現了科研與生產的對接。一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形勢的園區科技服務新體系已經初具規模,為園區建立起了一個獨具特色的農業科技擴散和成果轉化通道。
津南農業科技園區堅持體制創新,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原則下,實行“集約化管理,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經營,規范化服務”的運行機制。園區管委會充分發揮指導、協調、服務的功能,保證園區政策的落實。園區管委會還下設了管理公司,對園區開發建設實行企業化管理,使園區內各企業按市場經濟運作。
科技園區規劃把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高質量與實際、實用、實效相結合,本著“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的原則,以科技為先導,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宗旨,以法律、法規、標準為依據,以農業環保產業技術為保證,通過規劃引導和典型示范,逐步建立健全天津特色、有機食品生產、市場、監控和保障體系。努力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形成綠色環保的生態農業科技園區。
園區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帶動了區域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近年來,以南美白對蝦為代表的水產養殖規模由不足萬畝增加到16萬畝,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多元,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大特色產業。
以靜海、津南、東麗等區縣為核心的冬棗種植面積由6萬畝擴大到14萬畝,綠色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發展到5000畝,帶動武清區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提高了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農業設施化、園區化、產業化發展,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園區現已吸引265家企業入駐,并從2003年開始產生稅收,從2015年度開始園區年創稅已經突破億元。
科技園區極力向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基地,高效農業的示范基地、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基地、農業科技人才的培訓基地發展。屆時,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成為國內最發達、都市農業科技水平和綜合效益最高的園區之一;成為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基地和成果轉化推廣中心;成為當代農業現代化和工廠化先進技術的展示窗口;成為天津農副產品的商貿中心;成為高效農產品加工,精品農業和珍奇動物放養基地,形成賞心悅目的綠色景觀;成為天津生態農業旅游觀光景點,其農業發展的綜合實力、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和社會服務功能達到并超過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天津津南科技園

蝴蝶蘭育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