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新聞網1月10日文章,原題:在太空和網絡領域,中國正迫近美國中國將在太空、網絡、人工智能和其他具有廣泛國家安全應用的關鍵技術方面挑戰美國霸主地位。這不應令人意外。如今討論的問題是,美國對此是否認真對待。
一個分析家小組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新興威脅與能力小組委員會表示,這或許不是“人造衛星時刻”,但隨著中國不斷提高國內研制高端武器、衛星和加密技術的能力,美國很快會大吃一驚。
在周二的聽證會上,小組委員會主席埃莉斯·斯特凡尼克說,議員們并不完全相信中國稱霸諸多科技領域是個“必然結論”。但該委員會認為,中國的科技成就應促使美國的政策制定和國防投入,“中國繼續增加研發投入,速度驚人,正迅速縮小許多科技差距。”
美國有嚴格法律和監管制度防止中國接觸美國技術和收購美企。美國有最嚴的太空技術出口管制政策。但中國仍建成了一個可觀的衛星制造產業,還研制了擁有先進加密技術的量子通信衛星。眾議員道格·蘭博恩說:“中國的衛星制造業增長速度令人吃驚。過去兩年中國工廠生產出40顆衛星。”
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成斌(音)說,以前中國采取各種途徑獲取技術,如今則是自主研發技術,“這意味著既減少了時間的滯后,還提高了中國為技術討論設置條件的能力。”
新美國安全中心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保羅·沙雷表示,與美國不同,中國中央政府更容易把民營企業創新用于軍事。中國確立到2030年人工智能世界領先的目標,在把民企創新成果轉化為國家安全應用方面具有大優勢。
斯特凡尼克表示,這些新情況對美政府應是一記警鐘。多年來,兩黨分歧阻礙了關鍵科技項目的聯邦撥款,“中國領導層明白發展這些先進技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我們自己應該重視的。”(作者桑德拉·歐文)
美國布萊特巴特新聞網1月10日文章,原題: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中國如何為新時代戰爭做準備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一名專家稱,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量子計算技術軍事化的競賽中,中國制訂了“超過”美國的計劃,正“迅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在提交給聽證會的一份書面證詞中,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項目副主任威廉·卡特稱,“中國把進攻性網絡能力、反衛星武器、電子戰工具、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作為能使解放軍在未來高科技條件下打贏戰爭和抵消美國軍事優勢的關鍵,并在所有這些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他說,中國認為衛星是美軍的“阿喀琉斯之踵”,并警告中國正迅速趕上甚至可能超過美軍的科技能力。
北京“制訂了一項國家戰略計劃——事實上,許多此類計劃——力圖在支配新技術方面超過我們,目前中國正迅速縮小在創新、部署和軍事化這些新系統方面與美國的差距”,卡特呼吁美國制定國家戰略應對中國的科技進步并投入更多資金保住戰略優勢。他說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然成為美國的強勁對手,目前兩國的競爭“可謂并駕齊驅”。▲
(作者艾德溫·莫拉,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