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堂玉+王春曉+矯巖林+趙健+曹萌+徐東森
摘 要:連作是造成花生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該文介紹了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開展花生連作障礙技術的研究,闡述了通過科學施肥、品種選擇等手段解除連作障礙,總結出抗逆增效的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花生;連作;抗逆;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4-0043-03
我國花生產區相對集中。據統計,山東、河南、河北、廣東4省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60%以上。由于花生產區集中,種植的地塊又大多集中分部于平原砂土地和丘陵旱坡地,導致了連作面積擴大。有的地方連作年限甚至超過20a[1]。目前山東省每年有13~14萬hm2連作花生,占花生種植面積的20%左右,尤其是在丘陵和山坡地,連作面積達到了花生種植面積的45%左右。連作可導致花生根系分泌物等有毒物質累積使花生自身中毒[2-3];土壤中真菌數量增加、細菌和放線菌數量減少;土壤中蔗糖酶、堿性磷酸酶、脲酶等酶活性降低,影響土壤中營養成分的轉化,進而降低磷、鉀、硼、錳等花生吸收量相對較多元素的含量,造成營養脅迫;病源蟲源數量累增,病蟲害加重。土壤的一系列變化導致花生營養不良,生育緩慢,植株瘦弱,花果少,籽仁秕,品質差,產量低。并隨連作年限的延長而加重。一般說來,連作1a,減產5%~10%,連作3a,減產20%以上,連作5a以上,花生產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因此,連作一直是影響主產區花生持續增產增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煙臺市農科院近年來開展了克服花生連作障礙技術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連作抗逆增效栽培技術,在主產區應用后,產量、效益提高顯著。其技術要點如下。
1 利用冬閑種植越冬作物,緩解連作障礙
在兩季花生之間的農閑時間種植二月蘭、冬油菜等越冬作物,對緩解連作障礙有很好的效果。花生收獲后(一般9月中旬)即可播種。播種前1hm2鋪施尿素75~100kg,然后旋耕1~2次,做到地平肥均。采用條播方式,行距15~20cm,播深1~2cm,墑情差的地塊播深2~3cm,播種量10~15kg/hm2。越冬前,有條件的地區可澆水1次。種植二月蘭綠肥適時翻壓是關鍵。來年4月底至5月初的盛花期進行切碎翻壓,生物量最大,效果最好。翻壓的時間對綠肥效果至關重要。切碎翻壓過早,使二月蘭生物量不足,綠肥效果差,而且植物體內水分易損失;過晚,二月蘭莖稈木質化,翻壓后不易腐爛,影響下茬作物出苗[4]。翻壓前應先鋪施有機肥30000~45000kg/hm2、尿素200kg/hm2、過磷酸鈣450kg/hm2、硫酸鉀300kg/hm2或草木灰2100kg/hm2,然后深翻30~35cm,隨后耢平、備播。有水澆條件的地塊,亦可種植冬油菜,花生收獲后播種,翌年盛花期翻壓。
2 科學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連作花生的施肥原則是:增有機,搭生物,控氮磷,補鈣微。堅持多使用有機肥,盡量減少無機化肥使用量,也可有機無機結合,速效緩釋結合,因地巧施功能肥[5]。土壤理化性質變劣、土壤有害生物和毒素的累積增加是連作障礙的主要成因。有機肥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并且含有氮磷鉀以及多種中量、微量元素,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通透性和貯水保肥能力,防止土壤酸化和板結,緩解土壤中鹽分對作物的不良影響,增強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逆性,有很好的效果。有機肥要發揮作用需要有微生物的參與,當土壤微生物失衡時,及時補充有益微生物,會進一步強化有機肥的效果。同時,生物肥本身在活化土壤礦質元素、促進作物生長等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因此,有機肥配合生物肥施用,對土壤肥力的恢復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有機肥是集有機肥與生物菌劑于一體的肥料,對解除連作障礙效果明顯。一般情況下用量2.5~3.0t/hm2。如果施用腐熟的畜禽糞便,應單獨加施生物肥(菌劑),畜禽糞便的用量7.5~9.0t/hm2,生物肥(菌劑)用量因品牌不同而異,可按產品說明書推薦的用量施用。也可用花生重茬專用肥代替生物肥(菌劑)。化肥用量因產量水平的不同而異,一般說來,每生產100莢果可施純氮1.5~2kg、五氧化二磷0.5~1.0kg和氧化鉀2~2.5kg。同時根據當地土壤養分狀況,每2a施1次鈣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有機肥2/3化肥和微肥(如需要)深翻前撒施,1/3的剩余化肥于播前撒施,淺旋后鋪施鈣肥(如需要),播種時將鈣肥包在10cm左右的結實層。
3 選用耐重茬品種,打好豐產基礎
優良品種是連作花生高產的第一要素。品種選擇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是種子來源于非重茬地;二是抗(耐)重茬;三是生育期較長,豐產性好;四是抗病抗逆性強,能較好地抵抗當地干旱、漬澇、某種病害等自然災害;五是缺點不能突出,特別不能有“致命”的缺點;六是品種需經過國家、省級相關部門審、認定。如花育22號、花育25號等。
4 精選種子、藥劑拌種,充分發揮品種的潛力
播種前7~10d剝殼,種子剝殼前帶殼曬種2~3d。剝殼時剔除霉變、破損、發芽的種子。剝殼后將種子分成1、2、3級,發育充分飽滿的為1級,發育中等的為2級,其次為3級[6]。分級時同時剔除與所用品種不符的雜色種子和異形種子。選用1、2級種子播種,先播1級種,再播2級種。
播種前使用藥劑拌種。一般1hm2種子(225~255kg)用高巧(60%吡蟲啉種衣劑)450mL+適樂時(2.5%咯菌腈)375mL+水3750mL,或高巧(60%吡蟲啉拌種劑)450mL+衛福(20%萎銹靈+20%福美雙)600mL+水3750mL、或邁舒平(噻蟲嗪22.2%+咯菌腈1.1%+精甲霜靈1.7%)750 ml+水2250 ml可有效防治土傳病害(根腐病、莖腐病、冠腐病等)地下害蟲和苗期蚜蟲、薊馬等危害[7]。
5 提高播種質量,確保幼苗齊全勻壯
大小花生播種要求的土壤溫度分別為5日5cm土層日均地溫穩定在15℃和12℃以上。播種時土壤田間持水量以60%~70%為宜,即耕作層土壤手握能成團,松手即散[8]。山東東部、北部產區適宜播期為4月25日至5月15日,其余產區為4月20日至5月10日。土壤濕度要求相對含水量為60%~70%[9]。endprint
冬前深耕翻,加厚活土層。在冬耕的基礎上,播種前要旋耕整地,并隨時清除殘膜、石塊等雜物[10]。用旋耕機旋耕1~3遍,視土壤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要做到地平、土細、肥勻[11]。選用農藝性能優良的花生聯合播種機,將花生施肥、起壟、播種、鎮壓、噴施除草劑、覆膜、膜上壓土一次完成,膜上覆土高度3~4cm。壟距85~90cm,壟面寬55~60cm,平原地壟高10~12cm,旱塬地8~10cm,每壟2行,壟上行距35~40cm,穴距16~18cm,每穴播2粒種子。
6 加強田間管理,構建高效群體
6.1 撤土補苗摳側枝 覆膜花生如果幼苗不能自動破膜,需要人工及時放苗。花生齊苗時,及時將播種行上方的土埂撤到壟溝內,起到清棵蹲苗的作用;撤土后,及時查苗,對缺穴的地方要進行補種。種子要先催芽,補種時澆少量水;4葉期至開花前,及時檢查并摳出壓埋在地膜下面的側枝,使其健壯發育[12]。
6.2 合理排灌 花針期和結莢期,如果天氣持續干旱,花生葉片中午前后出現萎焉時,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及時澆水,確?;ㄉ_花、結果不受影響。飽果期(收獲前1個月左右)遇旱應小水潤澆。結莢后如果雨水較多,應及時排水防澇[12]。
6.3 及時防治病蟲害 連作花生病蟲害發生一般比正常的輪作田重,要注意早防。始花后當植株病葉率達到10%時,噴施32.5%阿米妙收(20%嘧菌酯+12.5%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或百泰(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600倍液2~3次,間隔10~15d噴施1次。瘡痂病可在始花期噴施10%世高(苯醚甲環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次,每隔7~10d噴施1次。青枯病和銹病防治最好選用高抗花生品種。伏季棉鈴蟲、斜紋夜蛾發生危害時,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藥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噴殺。結莢期發生蠐螬、金針蟲等危害時,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藥液灌墩。葉面噴施的藥液量一般450~600kg/hm2,灌墩藥液量1350~1500kg/hm2。藥劑拌種的地塊一般不用再防治蚜蟲、薊馬及根腐病、莖腐病等。
6.4 適度化控 多數連作花生一般不會出現植株徒長情況,但在多雨年份也有可能出現旺長。當植株高度達到35cm左右時,就需要進行化控。每hm2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450g~750g,加水600~750kg進行葉面噴施,施藥后10~15d如果主莖高度超過40cm可再噴施1次[13]。調節劑用量要嚴格按說明書推薦用于施用,噴施過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過多會使植株早衰而減產。噴施時間一般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3:00后進行。
6.5 追施葉面肥 連作花生在生長中后期植株容易出現早衰現象,應及時進行葉面追肥。1hm2可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600~750kg,連噴2次,間隔8~10d。也可以同時噴施適量的含有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6.6 收獲與晾曬 在花生生育后期,當植株中下部葉片變黃、脫落,主莖上部仍剩3~5片葉,70%以上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清晰,果殼內壁呈青褐色斑塊時,應及時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10d內將莢果含水量降到8%以下。花生收獲時,應將地里的殘膜撿拾干凈,達到凈地凈膜,防止殘膜對土壤、環境、飼草的污染[14]。
參考文獻
[1]劉娟.花生連作障礙與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30):101-105.
[2]Asao T.Autotoxicity of root exudates from taro[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3,97(3/4):389-396.
[3]Inderjit I.Soil microorganisms: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allelopathic activity[J].Plant and Soil,2005,274(1/2):237-236.
[4]黃文啟.改花生麥套為夏直播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J].農民致富之友,2013(06):119-120.
[5]萬書波,郭峰,曾英松,等.花生防空殼高產栽培技術[J].花生學報,2012,41(04):34-36.
[6]萬書波,郭峰,曾英松.花生適期晚收高產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08):123-124.
[7]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15年花生生產技術指導意見[N].農民日報,2015-03-26(002).
[8]蔡立夫,史普想,于國慶,等.高產優質花生新品種阜花21號選育及栽培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15,(05):84-85.
[9]唐榮華.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之友,2013(02):49.
[10]萬書波,曲召令,曾英松,等.山東省花生規范化播種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2010(05):103-105.
[11].2015年花生生產技術指導意見[J].河北農業,2015(03):4-5.
[12]梁金鳳,王勝濤,金強,等.二月蘭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10(S1):6-7.
[13]于天一,林建材,馮昊,等.山東省花生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農技推廣,2016,32(12):33-34.
[14]虢忠貞.花生覆膜種植技術概述[J].中國果菜,2013,(06):7-8.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