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輝
摘 要:回憶這十幾年的教育生涯,帶過的學生,從懵懵懂懂的小朋友到大姑娘、小伙子,我與學生之間不只是師生關系,更多的是朋友、親人。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班上的孩子隨著年齡增大,原本喜歡上課舉手回來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這個現象的呢?于是,我向年長的老師請教;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甚至周末去省圖書館借閱關于這方面的書籍。所得到的結論是孩子們越大,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對待學習沒有積極性。我不由的擔心起要是以后一直這樣,孩子們的成績肯定會有所下降。如何幫助孩子們積極舉手發言,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是我最近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課堂;學習的興趣
引言
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課堂教學中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者,參與者,只有讓孩子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就能調動他們學習興趣。
一、學生缺乏學習的內驅力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被提問到的學生剛剛開始回答問題的時候,所有其余的學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對回答進行思考的,頂多也不過是少數幾個有可能被提問的學生。在很多時候,我們在課堂實踐中經常會看到一人在板演、或一人在回答老師的提問,甚至是老師自己獨自一人在滔滔不絕地講課,而其他學生在當看客,且這些看客很少在積極的思考或認真的傾聽。久而久之,養成了一部分孩子在課堂上長期處于“半夢半醒”的狀態,無法進入或很少進入課堂的角色。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你這一學科產生興趣后,就會很容易投入到你的課堂教學中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后,就是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真正找到了學習過程中的內驅力。我覺得這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學生的主體性在這里也無法體現。
二、創造有效的“健康課堂”
“健康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控制他們自己在課堂上的行為舉止,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有存在的價值感,自尊、自信、樂與他人交往,表現出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老師對所有的學生都寄予了期望,并盡可能地提供適當的實踐機會。這種“健康課堂”必定建立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與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基礎上。交流是教學工作的基礎,是健康課堂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歷史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鼓勵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以此“學會學習”,這里的“交流合作”,主要指的是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
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還是一個教學技巧的問題。
一、創造情境、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學習
“學會傾聽”,應該說每個老師都知道其重要性,但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是一個很值得思考問題。課上得生動,運用多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傾聽的熱情,但更多的是表證的。最主要的是需要我們老師“一只眼睛在教材、一只眼睛在學生”,時刻關注學生,時刻調控課堂,決不能自己進入角色唱“獨角戲”,而將學生置于一邊。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們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開展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的火花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讓每個孩子積極地參與課堂,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重要的是如何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更好地讓學生讓所有的孩子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
三、創設良好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采用富有鼓勵性和啟發性的教學措施,激發學生的內在教育需求,教師就要關愛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及時捕捉和創設各種有利時機,幫助學生一次次獲得成功,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中來。比如:課堂提問時,老師可有意識地減少問題難度,提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越來越自信,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
四、積極評價,樹立自信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成績,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及時給予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學習信念,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教學效果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總之,要讓課堂“活”起來,我不僅僅采取了獎勵激勵的辦法,因為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當中找到快樂,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當然,不管用什么方法,孩子們都會厭倦,都會疲憊。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完全獨立地工作。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可以運用草稿本,課堂上讓每個人都動起筆來,這種方法不僅能訓練學生積極地、壓縮地、經濟地表達思想,還方便教師巡視檢查學生,了解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