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摘 要】目前,芭蕾基礎訓練已被廣泛應用于我國藝術類中高等院校的舞蹈訓練課程當中。本文通過對芭蕾的深入分析,了解其訓練目的,闡述通過芭蕾基礎訓練達到塑造身姿體態,培養優雅氣質,解決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強化力量能力以及樹立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舞臺魅力的作用。并運用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通過對芭蕾的審美特征、芭蕾基礎訓練的特點以及舞蹈訓練目的的研究,探析芭蕾基礎訓練在舞蹈訓練過程中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芭蕾;基礎訓練;舞蹈訓練;實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J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082-01
一、芭蕾與腳踝力量訓練
(一)芭蕾概述
芭蕾舞,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古典舞蹈。它既強調技術技巧又注重表演情緒,并且令觀看者心曠神怡,沉醉其中。它用那優美的舞姿、華麗的旋轉以及獨特的足尖技巧,將每一位欣賞者帶入夢幻般的藝術殿堂。
(二)腳踝力量訓練的必要性
踝關節是由脛骨、腓骨、跟和距骨構成的。踝關節可以繞額狀軸做屈伸活動,即通過距骨體做跖屈和背屈運動。由于踝關節的關節面是前寬后窄的,當踝關節做跖屈運動時,可做內收、外展等動作,關節面較窄的后部會進入關節窩,導致關節窩松動,這時便會容易發生扭傷,其中最常見的是由內翻造成的損傷。當踝關節做背屈運動時,較寬的前部就會進入關節窩內,不容易扭傷,可以使關節穩定。
踝關節又分為內踝和后踝,腓骨下端的突出部分為外踝,而脛骨下端的突出部分為內踝。因為踝關節的外踝比內踝長、窄,可防止距骨過度外翻。踝關節損傷,主要是指踝關節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一側活動超過關節正常活動范圍時,內部位置發生偏轉,使關節內主要的軟組織發生撕裂,關節內部的腳踝、韌帶、血管受到外力的作用,出現破裂,出現出血或滲血的現象。一般會表現為足內翻和足外翻,這些現象主要會造成韌帶損傷。足內翻主要導致外側韌帶發生損傷,而當足外翻時,會導致內側韌帶發生損傷。
二、舞蹈基本功腳踝訓練方法的運用
(一)芭蕾基本功訓練
芭蕾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由扶把動作、地面動作、跳躍及技巧等組成。
1.“站”是腳踝訓練的開端。首先雙手扶把桿,“一位”站好,腳踝內側收緊向上提拉,抬頭,挺胸,收腹,后背直立,肩膀展開,重心要平均放到兩只腳上,控制好身體,腳下用力抓住地面。“站”時需要調動全部腳踝群,腳踝收緊向上提拉。“站”是腳踝訓練的首要問題。在核心部位有起止點的腳踝為33(對)+1(塊),它們主要起到產生、傳導、控制力量以及保持穩定平衡的作用。通過對腳踝長期有效的訓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人體的穩定性。
2.半腳尖練習是腳踝基本功訓練中的一部分。半腳尖訓練可以有效增強腿部力量。主要就是針對腿部力量、加強腿部耐力而進行的訓練。它分為單腳訓練和雙腳訓練,在規定的數量上通過連續反復多次的練習,有效增進腿部力量的提升。半腳尖的練習要求內側腳踝夾緊,雙腿伸直,上身挺拔,收腹,展肩。在這種嚴格要求下進行反復練習。在半腳尖練習過程中,要求動作自然協調,思維敏捷,有較快的爆發力,發力準確、有力度,能夠充分體現出力量的規范性、均衡性、多樣性、全面性。目前,學員大都缺乏核心腳踝穩定性、協調性訓練,這將導致其身體姿態呈現非對稱性,動作緊張、不協調,甚至過度用力造成身體損傷等。腳踝訓練對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都有一定的幫助。
3.“控制”和“舞姿”能夠訓練腳踝線條美感。在進行“控制”訓練時,腳踝要收緊向上提拉,腳踝根向外轉開,要特別強調“開”,腿和上身要保持一條直線,上身不可以向后躺或者向前傾、左右搖晃。控制的高度隨訓練的程度而改變。
(二)舞蹈基本功腳踝的訓練建議
對腳踝的訓練十分重要,其直接影響了動作的質量,舞姿的完美。但是在基本功的訓練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芭蕾基訓的要求進行訓練,掌握好訓練的基本方法、程序、訓練的要領、注意事項,這樣才能形成好的腳踝線條。根據自身不同的身體素質和條件,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和訓練進度。訓練過重容易產生大粗腿,或者腳踝受傷。而訓練過輕,腳踝則有可能過于松散,沒有線條感,爆發力也大打折扣,舞蹈作品也將會不能完美的呈現。所以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制定符合自身的訓練方式。
三、結語
芭蕾舞是一門既強調技術技巧又注重表演情緒的藝術,并且令觀看者心曠神怡,沉醉其中。芭蕾基訓在舞蹈訓練中的價值體現遠不止上述這些內容,它在看似單一簡單的訓練中培養了舞者良好的舞蹈修養,以及如何在表演中散發舞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