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平
摘 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現代企業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大,企業開始從傳統的粗放型管理逐步走向集約化管理,以管理創效益。而ERP管理作為當前企業的重要管理理念、方法,已被大多數企業認可,學校也必須為企業培養大量不同層次的ERP人才。本文針對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高職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幫助高職院校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使其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ERP教學;問題;改革
ERP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其涉及企業的供銷存、財務、質量、制造、計劃等核心業務的各方面問題,越來越多企業不惜斥巨資購買ERP系統,提升管理水平。在這種形勢下,企業對ERP人才需求量增多,人才缺口大,很多單位招不到人才,而眾多畢業生則找不到工作,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職業教育不明顯,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低。因此,研究和總結ERP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ERP課堂教學效果,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管理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基于ERP人才需求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滯后
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理念滯后表現在:第一,缺乏整體意識。會計電算化只是ERP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處于核心地位,與其他部分緊密相連。因此,只有在ERP整體系統中看待會計電算化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其在ERP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但高職教育經常將會計電算化作為一個單獨的部分開展教學活動,其與企業的ERP系統的聯系斷裂開來。第二,會計職能模糊。當前形勢下,企業會計職能不僅是核算和反映,還有監督和管理,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方能將會計電算化與ERP系統完美結合起來。而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重核算,輕管理,不利于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ERP人才。
(二)師資力量不雄厚
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是培養出高素質ERP人才的關鍵,而高職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踐經驗少,多數教師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多是畢業后直接從事教育工作。因此,教師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不能將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另外,會計電算化教學屬于綜合性教學,其實踐性、綜合性強,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會計、管理學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大多數教師不滿足這一條件。
(三)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規劃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其必須開展大量實訓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企業會計實務工作中各種事務的處理方法。但高職學校的實訓教學缺乏系統規劃,無法與企業的ERP系統操作結合起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低,無法順利上手,滿足不了企業對ERP人才的需求。
三、面向中小企業ERP人才需求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將教學目標定為兩個層次,基本層次和擴展層次,培養不同水平的ERP人才,適應不同企業的人才需求。基本層次的具體目標為:通過全面傳授會計電算化在企業會計實務中各種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使學生熟練操作一些簡單的財務軟件,懂得軟件的維護管理,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擴展層次的具體目標為:以會計電算化系統軟件的操作為基礎,重點講授系統的操作、日常維護管理,講授系統的工作原理、技術、開發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接觸一個新的財務系統時能自主摸索其工作機理、功能等。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教師則可以安排財務軟件的操作、會計信息系統的維護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不同會計信息系統的對比、實訓教學等。通過理論與實訓結合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電算化操作能力。
(二)教學管理體制改革
目前,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實訓條件不佳、實訓機房不能充分滿足學生需求、實訓時間不夠、考核方式落后等問題,畢業生的操作能力低,不適應中心企業對ERP人才的需求。對此,高職院校必須開展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市場為導向,改革考核模式,將過程考核、結果考核、定性考核、定量考核等方式結合起來;將案例分析、實際操作、證書等考試方式結合起來。學校還應積極為學生創造企業實習機會,鼓勵學生學有所用,讓學生在企業實習中提高職業技能。在改善實訓條件上,應積極為學生搭建仿真企業平臺,將企業的各個部門、崗位有機連接起來,通過職業定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就了解企業的基本運作流程,并在深入學習ERP系統的過程中了解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統一,理解企業價值鏈條的運作,真正意義上理解ERP,而不是將其僅作為一個財務軟件系統。
(三)師資隊伍建設中的“走出去”與“引進來”
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方向是教師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給教師創造良好的受訓氛圍,使其主動接受職場訓練,在職場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市場行情,將職場實務與專業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通過專業化和職業化培養,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也可以外聘兼職教師,由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的企業高級ERP人才到學校擔任會計電算化教師,開展豐富的實訓教學。另外,高職教師要認識到職業教育的本質內涵,認識到職業態度、意識、道德、行為、技能、情感、社交等對學生的重要性,努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職業能力強、滿足社會需求的ERP人才。
高職院校為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應鼓勵會計電算化教師主動到企業掛職,學校積極為教師創造良好的企業實踐機會,讓教師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企業的實際應用情況,了解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和社會需要的人才素質結構,并將了解到的東西融入到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去,培養更多適應中心企業的ERP人才。
參考文獻:
[1]胡生夕.ERP供應鏈管理系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海林.財務管理信息化.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