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
【摘 要】具象表現畫家阿利卡,用全新的眼光、真實的態度來表達平凡之物,將真實的瞬間感受和精神內涵留于畫面。本文通過對其繪畫特征的四個方面的概括,即多樣性的構圖、四色統一的色彩、一次完成的作畫方式、輕松明快的筆觸,使讀者充分了解阿利卡具象表現繪畫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具象表現繪畫;阿利卡;構圖;色彩
中圖分類號:J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00-01
具象表現繪畫,是一種以具象為載體,表現作為手段,把現象引向內容的繪畫,充分表達了藝術家在視覺認知中對事物的認識。其表現的對象是現實生活中普通的人或物,通過“你”的觀察去探究它的本質。具象表現繪畫的理論基礎是現象學,現象學屬于哲學的范疇,非常復雜,現象學強調了一種客觀的還原。
現象學為具象表現繪畫提供了一種觀察的方式,即將舊的經驗和理論丟棄,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和態度來“發現”世界,挖掘本質,感受精神的力量。我們帶著這種思維方式,來解讀阿利卡繪畫的藝術特征。
一、多樣性的構圖
我們往往以為阿利卡作品的構圖是很隨性的,其實不是這樣,他的每一幅作品的構圖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研究的,有很強的主觀意識在里面。
第一,阿里卡有時將繪畫對象置于畫面的中間,有時也將其置于偏離畫面中心的一邊或一角。
第二,歪斜感裁剪化。他的繪畫對象總是處于一種自然與偶然的際遇之間, 有時甚至以片斷的方式呈現出來,就如同拍照片時有意擺出無意的姿勢,張力性和新鮮感油然而生。
第三,高視點。在《山姆的勺》中呈現出大角度的俯視效果。
第四,抽象性元素。《山姆的勺》白布上的折痕看似隨意,其實是經過理性的高度概括,莊重具有形式感,線狀折痕與勺子尾部相交于一點,連接整個畫面。
第五,平面化。用平涂的方法著力構建二維空間,降低或消除空間上的暗示。
二、四色統一的色彩
自然的光線照射在真實而平凡的物體之上,依靠忠實的觀察來挖掘自然的本真色彩。而最自然、最本真的色彩是什么?就是固有色。阿利卡將物象的固有色彩盡可能擴大化,追求其固有色。
高純度色彩的運用。一種是用于描繪在畫面中所占面積較小且種類繁多的事物,在《毛巾與被單》中,高純度用色加強了作品的視覺表現力。另一種是表現在畫面中占有大面積,并且起到分割畫面,構成畫面的事物。在《三件襯衫》中依次擺放三件不同顏色的襯衣,各占畫面的三分一,純度較高,用色明亮。
他鐘愛灰色,高貴、典雅,灰色對畫面色調的統籌及整個畫面的效果發揮出重要作用。
阿里卡善于運用黑白來進行創作,尤其是對黑色的運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幾乎都能看到黑色,黑色對畫面形成起到重大作用。
固有色、高純度顏色、灰色以及黑白色四色之間相互促進與協調,形成阿里卡繪畫的色彩特質。
三、一次完成的作畫方式
阿里卡常常是一次性完成畫作,這源于他對濕壁畫制作方法的研究。因為當顏料被墻壁表面的生石灰吸收,顏色將會與墻面緊密結合,難以再次進行修改,要求在繪制濕壁畫時必須做到下筆果斷和準確。
四、輕動明快的筆觸
中國的水墨畫帶給阿利卡相當大的影響,筆墨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阿利卡具象繪畫筆觸的特點,為他日后的油畫創作奠定了基礎。根據畫面和情感表達的需求,阿里卡使用類似于中國畫中的皴法,擦出枯潤頓挫的筆觸效果,使極其豐富的黑白灰效果顯現于畫面,猶如中國畫寫意精神所追求的“氣韻生動”。有意或無意的留白, 使畫面產生輕松明快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或許很難引起我們的注意,但在阿利卡的筆下栩栩如生,并毫不吝嗇地賦予它們價值和意義。作為一名油畫專業的學生,不僅要認真研究阿利卡的繪畫技法,而且要領會其繪畫精神,把握對象的瞬間真實感受,借此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
感受平凡之物的生命力量,尊敬物象的態度與個人情感的表達相結合,使之平凡而不凡。
參考文獻:
[1]田真.關于具相表現繪畫及其適應性[J].美術大觀,2008(11).
[2]曹睿禎.解讀阿里卡繪畫語言特色[J].美術大觀,2009(11).
[3]顧雨辰.具象表現繪畫中色彩造型語言的探索[J].美與時代,2013(4).
[4]邵珠國.淺析阿利卡的獨特藝術魅力[J].大眾文藝,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