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
【摘 要】在CGI特效技術誕生之前,所有的電影布景都是手工搭建的,電影場景布景師最早是由室內或景觀設計師兼任。隨著導演對電影場景及道具的要求越來越高,專業劃分趨于精細化。介于原來知識結構的單一化,室內外專業的設計師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電影視覺美學的高要求。更多細分專業的技術人才參與到電影場景及道具的設計創作中,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等傳統藝術專業人才。有了這些藝術人才的參與,電影藝術的視覺呈現方式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效果更具沖擊力。
【關鍵詞】當代雕塑裝置;電影
中圖分類號:J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09-01
一、傳統意義上雕塑裝置與電影的關系——服務
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需要大量仿真場景及道具的配合,應運而生的是電影雕塑師,早期的電影雕塑師大多沒有專業背景,技術基本以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學徒承傳方式來延續。技術手段與知識結構相對單一。通過“實戰”,累計技術與經驗,但創造力受自身條件所限鮮有作為。
由于傳統電影雕塑師的綜合素養受限于知識獲取渠道,結構單一。導致整體綜合素質偏低,這些都無形增加了導演的工作量,降低了電影雕塑師的參與度。另外,導演自身就某一專業性問題也很難給出全面合理的解決方案,結果就導致了影視劇中道具漏洞百出。
綜上所述,電影雕塑師與導演完全是從屬關系,雕塑師對電影藝術的貢獻有限,所以說,傳統意義上影視劇中出現的道具裝置與影視劇是服務與被服務關系。
二、當代雕塑裝置藝術與電影的關系——豐富
當代藝術的發展越來越趨于跨界媒材與思維的應用,雕塑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界限也更加模糊。聲、光、電甚至是霧與水,全部都成為雕塑的一部分。而且雕塑的呈現方式也更加開放,單純的架上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新觀念的傳達。裝置藝術、大地藝術蓬勃發展,好作品不斷映入人們的眼簾。此外,雕塑家們接受了更為專業與科學的學習方法,理論知識更為系統,本體技術也越發純熟,這都為雕塑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
介于我國美術教育的普及化,雕塑人才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八大美院的培養范圍,各大高校紛紛開設雕塑專業,雕塑人才對應原有的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很多高校畢業的雕塑人才被動接受轉型,這也為與雕塑相關的職業輸送了更為專業的雕塑人才。
以電影為例,這些專業的,具有系統知識結構并帶有獨立思考能力與創造力的高學歷人才,豐富了原有電影道具的各個方面。
一是影視道具制作更加精良。具有專業雕塑技術的電影雕塑師比起傳統的道具師,具有更為精湛的雕塑技術,無論是從模型的塑造、翻制的技巧、質感的追求,還是后期色彩的渲染,都會更加到位。他們經歷了嚴格的學院化教學模式的洗禮,各種媒材的應用都有所涉獵,學院也基本都開設了從傳統到現代的培養課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大都可以掌握這些技法。所以接受過學院專業培養過的電影雕塑師,可以更真實還原電影中各種現實的以及非現實的場景、道具、人物及動物。
二是美術學院對學生藝術理論與人文知識的培養,在其創作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理論支撐作用。當代雕塑家們不再滿足單純的追求形體的寫實與技術的高超,觀念內涵的高度與思想內核傳達在創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換句話說,雕塑家不再是單純的匠人,他們了解歷史、宗教、政治、哲學。這些知識都可以從作品中得以體現。那么,當代電影雕塑師也就具備了更好的理解能力,他們可以幫助導演設計出更為合理優秀的電影道具作品,甚至有時可以超出導演的預期。這些都與他們良好全面的綜合素養分不開。
三是對電影產業相關業態的豐富。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涵蓋美學、文學、表演等諸多藝術門類。電影產業更是市場化、商業化的一種高級手段。專業雕塑家的介入,可以對電影投放市場的后期起到拉動作用。相關配套衍生品的深化設計與制作,是當代電影產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電影中人物道具的衍生藝術品、人物的微縮雕塑作品、拍攝場地微縮模型等,都是影視劇過后二次消費的重要產品。雕塑家在這方面有著其他專業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三、未來雕塑裝置藝術與電影及呈現方式的可能性關系
雕塑藝術不斷向前發展,其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雕塑語言與新媒材的介入,豐富了雕塑的表現手段。如果說雕塑給電影藝術的舞美道具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那么,它似乎也在借用電影及新媒體藝術領域中的一些手段,豐富著自己的表現力。以雕塑傳統的造型為載體,加上圖像、光電及音響效果的配合,雕塑從一個凝固的、三維的表現形式,向四維及時間上拓展。雕塑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界限開始模糊,泛雕塑概念開始顯現。
另外,以雕塑本體的造型語言為依托,未來的舞臺美術及電影院線對表演、影片的投放也可以更加貼合主題。以動漫電影為例,電影銀幕可以設計成主角的造型樣式,舞臺也可以根據氣氛的需要,將雕塑與室內舞美設計相結合,依托各自的專業特點綜合服務于整體的藝術需求。筆者相信,空間造型、媒材選擇,加上更為先進的VR及音響效果的渲染,未來的電影藝術將具有更強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