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哲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迅猛,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及制約因素。要使該產業得以長遠發展,除傳統資金政策扶持以外,更多需要從業者創新休閑活動內容,打造一批富有內涵及地域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本文介紹了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現狀特點,并在分析該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意見建議。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228-02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大力強調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性,要求努力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建設。休閑農業是指,利用現有農業生產條件和當地景觀資源,發展旅游度假、觀光休閑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鄉村旅游是指,以農業生產活動為基礎,以鄉村特色產品為內容,所打造的各色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將農業生產活動與旅游活動結合在一起,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融入旅游度假、觀光娛樂等旅游項目,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創新融合,大大拓展了農業與旅游業的發展空間。
一、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與特點
(一)發展現狀。河南省地處平原,素來是農業大省,有著豐富的勞動力和旅游資源。河南省通過樹立“旅游立省”理念,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為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夯實基礎、打造契機。近年來,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已獲得較大發展:河南省鄢陵縣、新縣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河南省固始華陽湖生態旅游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鄭州豐樂農莊有限公司、河南中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各地方根據自身區位優勢、農業特色、人文景觀等資源特點,不斷深挖內涵,創新模式,現已在全省形成了以圍繞城市分布為主,兼具觀賞品嘗、娛樂休閑、四季皆宜的一體化格局。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一方面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綜合資源開發以及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帶動了農民致富增收,在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產業特點。農家樂轉向休閑園區。在不斷提升城鎮居民生活水平背景下,隨之改變了其消費需求。另外,在關注度增強及社會資金投入增加影響下,也逐漸地升級休閑農業產業。目前,已經悄然改變了傳統的農家樂模式,由餐飲避暑轉變為休閑度假、養生健身、科普教育集于一體的新模式。涌現出了休閑小鎮、現代農業觀光園、農業養生園等一批類型多樣、各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形態。
經營主體由農民向新型主體過渡。休閑農業發展初期,農戶家庭是主要經營者。伴隨旅游市場的蓬勃發展,休閑農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身其中。出現了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等等經營主體,甚至有外資企業進行投資。其經營規模也在不斷壯大,接待能力、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二、河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與不足
(一)優勢條件。自然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巨大。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眾多,地理資源多樣,地處中原交通樞紐地位顯著,未來城市人口上升空間巨大,消費市場潛力無限。在打造休閑農業景點、季節性景觀分布、農業旅游品生產供給、鄉村旅游餐飲消費等方面更具有互補性和可操作性。
國家政策扶持。無論休閑農業,或是鄉村旅游產業,均具有豐富的資源、廣闊的覆蓋面積及巨大的潛力。為能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良好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向相繼出臺各項政策與措施,河南省也對本省該項事業的發展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并給予資金支持,各區縣也將其列為重點工作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二)阻礙因素。農村務工人員減少。幾年前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吸引大批農民進城打工,導致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雖然也有一部分農民選擇回鄉務農,但因為收益少,務農熱情不高。河南農村超過六成以上青壯年勞動力在外打工,留守人員的多為老弱婦幼。
技術研究、人才培養、管理理念滯后。與單一的農業或旅游業相比,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對相關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理念的需求更高。但是現階段,滯后問題存在于多個方面中,如人才培養、專業技術研究,導致休閑農業產業園發展過程存在諸多的問題,如無法科學地選擇產業園區地址、不能合理地選擇園區內的作物、缺乏打造品牌文化的意識、盲目跟風建設等,減少了持續盈利。
資金政策扶持貧乏。現階段,針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國家專項資金較少。大多數區縣對環境美化,打造休閑項目等缺少資金扶持。有些與之相關的職能部門秉持傳統農業觀點辦法,在現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方面的項目設置、資金安排、驗收評價等方面缺乏創新、不能滿足發展需要。
三、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一)特色園區持續涌現。在新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喜好變化快,容易出現視覺疲勞,休閑項目僅僅依靠模仿,其所具備的吸引力將很快就會失去,主題與文化特色鮮明的園區很快就會將其取代。中原文化燦爛豐富,只有以自身的資源及歷史文化特色為依據,將特色小鎮與莊園的打造中融入中華傳統特色文化,如民俗文化、姓氏文化、中醫藥文化、茶酒文化、花文化等,才能夠有效避免休閑項目的模仿復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滿足消費者求特求新的心理。
(二)民宿酒店將成為未來熱點。民宿,最早在我國沿海地區興起,介于農家樂與鄉村酒店之間。它通常由古老且有故事的民房改建而成,外觀古樸,內部精致,庭院美觀,推窗即可賞自然風光。房間中布置有小掛件,讓人或泛起鄉愁,或擁有回家的體驗,喚醒人們心中的美好情感。對于民宿項目,較好的情況下,投資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億元,但在回報率方面,可達到20%左右[2],因經營管理工作并不復雜,所有青睞該項目的投資人數量眾多,近年來獲得十分迅猛的發展。
(三)農業養老潛力無限。現階段,我國正邁進老齡化社會。我國養老產業有2萬億的市場空間,到2020年將會達到8萬億的市場份額,到2050年,我國每3個人中將會有1個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3]。農村空氣清新、自然風光優美,農業勞動不僅可使生活變得豐富,而且身體也能得到鍛煉。可以預見,在未來,以農業農村為依托的養老項目市場潛力與發展空間非常廣闊,面向“夕陽”的產業將會變成未來最值得期待的朝陽產業。
四、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專業人才儲備。在農業推廣機構成立專職部門,致力提高服務能力,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在科研院所成立專業研究機構,增強科技力量;重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關課程建設,培養專業人才;通過新型職業農民、扶貧干部素質提升等活動,開設“園區選擇評估與建設”、“規劃設計”、“文化創意”、“經營管理”等相關課程,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升業務人員能力。
(二)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大部分休閑農業項目中,管理者普遍采取計時制管理農業工人,這就容易產生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增加管理成本。又由于休閑農業季節性強,旅游旺季時服務人員往往工作量很大,而淡季時服務人員勞動力又會閑置。因此,如何創新管理模式,合理配置服務人員,就成了經營管理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加大資金投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建設周期長、所需資金巨大、見效緩慢。這就要求制定財政扶持政策時,要增加資金扶持力度,簡化程序,創新機制,通過多種形式,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應杰.河南省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對策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12(2):40-47.
[2]重慶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編.2015年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55.
[3]中國產業信息網.2016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現狀 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EB/OL].(2016-02-05).http://www.chyxx.corn/industry/201602/385862.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