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娜
摘要:本文是對中職院校學生的挫折感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職院校學生挫折感主要集中在能力、學業、理想實現、個人感情和自身條件等方面,在情感和學業方面年級、性別、專業的挫折感差異比較明顯。在解決中職院校學生挫折感的問題上,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中職院校學生;挫折感;抗挫折能力;挫折體驗
一、問題的提出
1.1當代中職院校學生現狀心理挫折感問題頗受社會各界關注
1977年就任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部主任的薩托拉斯提出三條精神健康標準,其中一條就是能夠經受生活的挫折,及時地調適自己的情緒。但是,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沒有提高反而下降:自殺率、犯罪率逐年上升,抑郁、焦慮、睡眠障礙比率卻不斷提高。
現代中職院校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步入中職院校之后更加無所適從,再加上生活閱歷淺,理想色彩濃,自我評價過高,在這種情況下,中職院校學生經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
1.2 研究現狀
筆者查詢了近代有關挫折方面的論文、書籍,發現國內外學者主要研究內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現狀:當代中職院校學生挫折承受力普遍偏弱。近年來的調查結果表明,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嚴重。有研究指出,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在10%-30%之間;有研究表明,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于全國常模;對中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狀況的調查顯示,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大都歸為中職院校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日趨增大,或者說是中職院校學生抵抗壓力,抵抗挫折的承受能力日趨下降。
(2)研究思路:學者門對心理挫折感這一問題最初關注是從個體差異開始的,他們注意到一些人在惡劣的條件下比他人有更好的承受力。拉扎魯斯曾將人的這種差異與金屬的韌性相比,他指出心理挫折感的強弱與人的個性有關:“深思熟慮、勤奮、信心、經驗、樂觀、效率和一致性”。
1.3 研究意義
當代中職院校學生他們沒有父輩們那樣艱辛生活的磨練經歷,學習和生活環境相對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經常有意無意地保護孩子免受困難和挫折,大大減少了他們面對挫折與承受挫折的機會。能夠忍受挫折的打擊,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動,既是中職院校學生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標志,也是中職院校學生成材的關鍵。研究中職院校學生對挫折承受能力的強弱以及影響它的因素,才能喚起大家對中職院校學生承受挫折能力的關注和培養,從而對學生的承受力作出正確評價,從而著手去改善和培養這種能力。
二、對策與建議
2.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首先,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是戰勝挫折的必要心理準備。在人生旅途中,困難、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學生面對挫折,能勇于承認“失敗”,但不要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即承認對奮斗過程中某一環節的努力的失敗,但不能對自己本身做出消極、否定的評價;其次,要認識到挫折是具有兩面性的,即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挫折對人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挫折可以使人認識自己的弱點、長處和發展潛力;挫折可以使人生多姿多彩,構成有意義的生命歷程;
2.2教育中職院校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職院校學生之所以會在學習生活中產生挫折心理和行為,往往是夸大主觀意識的能動作用而忽略客觀物質的存在性,當不能實現目標時,不及時調整目標和行為,固執己見。一個人如果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能采取適當的態度和反應,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問題。因此通過思想教育,提高中職院校學生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在實踐中養成主觀符合客觀的思維習慣,就會減少中職院校學生挫折心理和行為,即使遇到挫折 也會及時糾正,正確排解。
2.3引導學生應當地使用心理防衛機制
心理防衛機制是一種心理適應性反應,是一種保持心理平衡的自我保護方式。當挫折使人們的心理平衡遭到破壞時,心理防衛機制便會自動地發揮作用。心理防衛機制雖然不能改變挫折情境,但在緩解心理危機,減輕焦慮,恢復情緒穩定,保持心理平衡,等待時機尋求解決挫折的更加有效的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各種心理防衛機制的副作用。對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所選擇的心理防衛機制的方法也應當不同。所以要引導中職院校學生認識各種心理防衛機制,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有:1)建設性防衛機制,如升華作用是最典型的,是個體將痛苦化為一種具有建設性的動力,是一種積極的防衛機制;2)替代性防衛機制,如補償作用、認同作用、抵消作用等,是個體在受挫后調整原由目標和策略來減輕痛苦;3)掩飾性防衛機制,如合理化、幽默作用、反向作用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掩飾性,掩蓋事實真相;4)逃避性防衛機制,如否定作用、潛抑作用、退化作用、幻想作用等具有一定程度的逃避性,逃避面對的現實;5)攻擊性防衛機制,如位移作用、投射作用等,是個體在受挫后將不良情緒轉移到其他人身上,以獲得心理的平衡。后三類自我防衛機制若運用不當,會形成自我欺騙,或傷害他人,所以應引起注意。
2.4教育中職院校學生學會一些應付挫折的方法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遭受挫折是必然的,中職院校學生除了正確對待挫折外,還應該學會一些應付挫折的方法。一是遭遇挫折后重新調整目標,即當某一目標多次無法達到后,可以降低要求或改變行為方向;二是學會自我安慰,即遭受挫折后應想出種種方法來原諒自己或為自己辯護;三是多找親人、朋友傾訴,這樣壓力就可能得到緩解或減輕;四是學會自我娛樂。經歷挫折后,通過自我娛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心情得到放松。
2.5積極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完善中職院校學生的個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條件、遭受挫折的經驗以及個人對挫折的思想準備的影響。磨練中職院校學生意志,提高中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是提高中職院校學生挫折容忍力的重要途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中職院校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引導中職院校學生參加青年自愿活動、暑期“三下鄉”等活動,使他們更好地認識社會,了解國情民情,接受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教育,在社會這個大坐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發現個人價值的內容和體現方式,完善自身的社會性人格和心理機制,增強戰勝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培養自己的挫折容忍力、情緒調適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