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英
摘要:農村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業的良好發展給城市經濟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因此,努力提高農村集體經濟對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提升關系重大,盡快的縮短城鄉差距,能保證社會整體穩定發展,減少城鄉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是,就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而言,仍然存在很大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點。
關鍵詞:集體經濟;經濟發展;對策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水平迅速的發展,眾所周知的是各個地區間的經濟水平還是不平衡,尤其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更加的明顯。我國農村的經濟體制一直都是在不斷的努力探索,而新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也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發展時期仍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龍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作出相應的對策。
新龍縣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東鄰爐霍、道孚,南接理塘、雅江,西依白玉、德格,北鄰甘孜,是全州唯一不與外省接壤的“內陸縣,”,地勢呈東西窄、南北長,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帶,半農半牧縣。全縣轄區面積 9182.74 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149個行政村,8166戶,47530人,耕面積65143畝。
一、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不平衡,收入渠道較窄
由于歷史、自然環境、基礎條件、區位優勢等各不相同。我縣集體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有些村集體資產幾乎為零,有些村由于歷史遺留的沉重債務加上基礎條件較差,集體經濟負債累累,存在“無錢辦事”問題,發展后勁嚴重不足。村集體經濟實力差的村,村財收入都較單一,除了可能爭取到的上級專項補助、政策性補償外,沒有其它收入;村集體經濟實力中等的村,雖有一些經營性收入,但主要還是靠集體資產發包收入,量較小,收入很不穩定;村集體經濟實力好的村,村財收入則多元化,但收入結構也不盡合理。
(二)資產運營管理不規范
農村集體資產普遍存在管理混亂、無人監管的情況,沒有建立嚴格的資產管理制度,造成資產流失;財務公開不規范,監督不力,缺乏民主理財,有的只是少數人說了算,使集體資產使用缺乏有效監督。
(三)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受環境因素、自然條件和發展理念的影響,大部分行政村的資產收入主要是依靠財政撥款,但受財政實力的影響,用于發展集體經濟的投入嚴重不足。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扶貧資金分散,起不到切實的幫扶作用,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發展集體經濟的人才匱乏
部分村干部缺乏市場經濟的頭腦,不懂經營,不善管理,不用心思考和謀劃如何發展集體經濟,面對新形勢又束手無策,整體素質很難適應集體經濟市場化發展的要求。加上大量的勞務輸出,又造成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這些也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障礙。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建議措施
(一)優化基層組織
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建設至關至要。加強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建設,要配強配好村級班子。農村工作的關鍵在于班子問題,要增強班子戰斗力,重點選好致富路上的領頭雁,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班子。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思想教育,更新觀念,明確村級班子新時期工作職責,樹立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思想。加強村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因勢利導,強身固本。
(二)建立民主管理體制
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需要不斷發展生產力,不斷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擴大服務范圍。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必須注重把“民主”落實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而確保集體經濟的合理、快速、健康發展。一是要強化民主決策,即農民百姓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享有知情權和決策權,必須確保每位百姓參與相關討論,防止少數村干部盲目決策,致使出現經濟損失。二是強化民主管理,即在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建立健全、完善的民主經濟管理制度。三是強化民主監督,即全面公開農村集體經濟每項財務支出與收入要求。四是制定切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各種管理規章和制度,依靠群眾的力量保證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三)組織舉辦專題培訓班
建議組織舉辦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培訓對象包括縣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業務主辦,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管領導、業務主辦,計劃發展集體經濟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大學生村官等。培訓內容分兩部分,一是邀請市級以上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的專家教授,圍繞“怎樣結合新龍縣實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專題輔導講座,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培訓抓集體經濟的基本方法;二是組織參訓人員到縣內及省市與寧縣情況相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良好的鄉鎮觀摩取經,學習成功經驗,開闊視野,轉變觀念,堅定信心,增強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四)積極進行招商引資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從經濟基礎、資金投入方面.還是從經營管理、發展環境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弊端和缺陷。所以,農村集體經濟要想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必須進行積極的招商引資。具體來講,一方面要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地引進外來資金,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資金支持和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進行招商引資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可以通過多元參股的方式,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創辦一些運作活、機制新、上檔次的較大規模的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項目。新的發展項目的建立,不僅實現了外來資金的合理利用,還能在更高層次上吸引外來資金。
綜上所述,要想發展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就必要引進人才,開發人力資源,實現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為了加快農業的現代建設,必須要協調好區域間的發展,同時還有接受社會的監督,一定要公開集體余額,從而提高集體經濟財務收支的透明度,并依靠群里的力量發展,保證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梁昊.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J].財政研究,2016(3):68-76.
[2]彭海紅.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J].前線,2015 (5):8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