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在中國雄雞版圖的南端,是中國的南大門,處在南海航運樞紐位置上,從秦漢開始,廣東就通過海洋走上與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發源地。改革開放后,廣東成為前沿陣地和引進西方經濟、文化、科技的窗口,更廣泛、深刻地進入與西方接觸、交流、吸收和融合的過程,取得驕人的成績。在嶺南文化的浸潤下廣東正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回望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走過的每一步,都始終伴隨著敢闖敢試、改革、創新、開放,并始終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關注。
改革開放已近40年,開改革開放之先河的廣東,首先從思想解放入手,在發展戰略制定上緊緊跟進中央,密切結合廣東實際,從上世紀90年代末以“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目標總任務,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粵、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增創“體制、產業、開放、科技”四大優勢,到“五個協調發展”、努力實現“四個新突破”,再到21世紀初的圍繞建設“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法治社會、和諧廣東”,力爭完成“十件大事、十項工程、十項民心工程”,又到2010年“新十項工程”、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直到近年來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每一個戰略、每一步舉措都始終伴隨著思想層面的進一步解放和開放步伐的逐漸加大。廣東,在“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感召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在改革、發展、民生等各項事業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特別是近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賦予廣東新的使命。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地方第一站就到了廣東,勉勵廣東繼續在改革開放中發揮窗口作用、試驗作用、排頭兵作用。
2014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勉勵廣東要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2014年在中央有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東要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
2017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東做到“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要求,是廣東工作的總綱。“四個堅持”是旗幟和方向,“三個支撐”是使命擔當和發展路徑,“兩個走在前列”是總的奮斗目標。
五年來,廣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破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走在前列的擔當與自覺,敢啃硬骨頭,勇打攻堅戰,取得了一系列閃亮的工作成績:
——全面深化改革勇挑重擔,先后承接國家改革試點任務103項,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等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舉全省之力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為“三大抓手”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駛入快車道;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步履堅實,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的同時,試點開展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的工作等一系列改革,扎緊了制度的籠子;
——堅決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統領經濟工作的主線,動員全省上下把經濟工作的重心轉到供給側,為經濟中長期持續增長注入新動力;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昔日的“世界工廠”正加快向創新高地轉型,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了廣東力量;
……
深圳前海,昔日的泥濘灘涂上,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馬路縱橫交錯,一座現代化的未來之城已現雛形。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考察工作,首站來到這里,激勵著人們在這里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如今這幅美好圖卷正在南粵大地漸次展開。從深圳、珠海、佛山到廣州,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的足跡前行,蓬勃的生機、旺盛的活力處處可見。
五年來,廣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戰略指引,闊步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推動改革發展民生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許多新的重要進展,向習近平總書記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這是高位求進中的新跨越。
過去五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5.32萬億元增加到7.95萬億元,年均增長8.0%,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成為全國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萬億元的省份,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由7家增加到23家,世界500強企業由3家增加到9家。
——這是發展轉型中的歷史使命。
深圳市南山區騰訊大廈二樓展廳,參觀者接踵而至。“互聯網對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對生產力發展也有巨大推動作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騰訊憑借著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加快發展,去年躋身世界500強行列。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考察時,院長劉若鵬曾承諾:“一定要做一個超材料創新技術世界級的創新企業。”五年過去,光啟申請國際、國內專利4225項,其中授權2260項,占全世界超材料領域申請總量的86%,國際競爭力一路領跑。

五年來,廣東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創新型經濟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5000多家增加到約2萬家,躍居全國首位,全省專利授權量穩居全國首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文章稱:“發明和創新,正把整個珠江三角洲轉變成先進的制造業集群”。
——這是新征程中的開拓奮進。
比亞迪汕尾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里一片忙碌。沿著高鐵線、高速路,高端項目從珠三角加快向粵東西北布局,產業共建如火如荼。
五年來,廣東深入推進珠三角優化發展,同時把區域協調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舉全省之力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實現縣縣通高速,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躍居全國第一;產業共建成效初顯,一批優質項目落地,省級產業園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粵東西北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扎實推進,城市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區對口幫扶粵東西北地區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形成全面對接、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這是走在前列的責任擔當。
珠江口,大潮奔流。廣東自貿區各片區,貨如輪轉。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28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達110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廣東承接國家改革試點任務數量居全國前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投資體制、司法體制、紀檢體制等重大改革扎實推進,為全國改革探路。
——這是時代拐點上的率先行動。
五年來,廣東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珠三角大氣PM2.5濃度在國家三大重點防控區中率先整體達標,全省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解決環境歷史遺留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處于全國第二低位。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持續推進,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98%。
——這是共享發展的堅定探索。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五年來,廣東堅持民生優先,突出抓好底線民生,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民生保障投入大幅增長,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供養等多項底線民生保障水平躍居全國前列。省貧困線以下14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國務院扶貧辦點贊廣東經驗為 “中國亮點、世界模式”。
——這是理想信念的執著堅守。
五年來,廣東不斷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扎實開展,廣大黨員“四個意識”明顯增強。堅決懲治腐敗,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明顯成效,黨風政風明顯好轉,政治生態明顯凈化。
……
放眼全球,在深度調整中復蘇的世界經濟,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漸起,全球治理體系面臨著深刻變革。
回望國內,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即將邁入第40個年頭,“中國號”巨輪駛入改革攻堅、發展轉型的新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日漸臨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鼓鏗鏘。
未來五年,“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轉承接續,廣東既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置身機遇與挑戰之中,先行一步的廣東應該如何搶抓機遇、再創新局?

“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為統領,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奮力開創廣東發展新局面。”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大會如是宣示。
穿行南粵大地,感受廣東改革發展的強勁脈搏,我們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 “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為廣東的發展注入了續寫新篇、再創新局的強大動能: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轉型升級活力迸發。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統籌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全省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
——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扎實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建設法治社會。
——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初心如故,實干爭先。
南粵大地一系列如火如荼推開的實干措施,釋放出強烈的信號:廣東有決心、有能力、有信心貫徹落實好“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東將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為統領,奮力開拓改革、發展、民生等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前海自貿區 徐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