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一民
大家都應該讀過《水滸傳》,在《水滸傳》中,李逵的出場很有意思,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當時宋江正在和戴宗吃飯,聽見樓下有人喧鬧,此人正是李逵,戴宗引薦之后,李逵說明了吵鬧的原因,原來是因為欠人賭債,正跟人吵架呢。于是大度的宋江馬上拿出了十兩銀子,送給了李逵,讓其還賬。這,正是二人交往的開始。其結果就是李逵死心塌地跟隨宋江,直到自己死亡。
當時李逵的心理,書中是有描寫的,他在想,宋江第一次見面就送給自己銀子用,可見這個大哥很是義氣。可見,宋江的這一個大度的形象給李逵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其實,我們一直都有這個情結,既是李逵,也是宋江。我們總是想著用自己的所謂大度給人一個好印象,讓更多的人愿意跟我們來往,做我們的朋友。同時,我們從別人那里得到恩惠之后,也總是懷著一顆感恩戴德的心,自然覺得那人是個好人。這是一種恩情的交往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愿意以一種大度的形象示人。這時候,吃飯搶著埋單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是施恩而已。
中國人是講究所謂的禮節的。我們總是把禮尚往來看得很重,所以,我們有一句話,叫作“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如果很多人都吃過你的,拿過你的,那么,他們在你的面前就“軟”“短”了。他們就會在各種場合都給你點面子,有什么好事情也會叫上你,而且,他們還會經常在別人的面前夸贊你,說你講義氣、夠哥們、很大氣,總是重情義勝過重利益。
這絕對不是胡說,而是有事實根據的。同樣是《水滸傳》中的故事,不過這次是發生在武松的身上。當武松殺了人之后,被發配到了孟州,進入勞城之后,武松不但沒有像其他的囚犯一樣受苦,反而受到了特別的優待。每天都有人給他送來酒肉,侍候他洗澡。開始的時候,武松認為是有人要陷害他,只是想讓他死之前好好享受一下罷了,過了一段時日,他發現,好像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于是開始坐不住了。之后他搞清了原因,是施恩一直在孝敬他。于是,武松跟施恩成了好朋友,幫他打跑了蔣門神。根據武松的性格,我們可以確定,武松如果是在江湖上看到施恩這種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妓女都要收保護費的人,肯定是不會看上他跟他做朋友的,但是,吃了人家的東西之后,在他眼里,施恩成了熱血男兒,成了他的好兄弟。這,就是請客吃飯的作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著這類故事。
由此,我們應該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愿意搶著埋單,其原因還是想得到更多人的贊揚。這種贊揚,對一個中國人來說是非常受用的,他們享受這種夸贊,自然就更加努力去搶著埋單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面子。很多人其實很虛偽,他們并不想請別人吃飯,但是為了面子,還是要去努力搶著埋單。因為他們看見別人爭著埋單的時候,感覺自己要是不做做樣子就被人小看了,于是,也加入其中,做出一副慷慨的樣子。
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摘自“今日頭條”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