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邵陽 肖坤明
摘 要:要提高教師培訓實效,就必須改革現行的教師培訓方式。文章主要研究“專家引領—骨干輻射—教師實踐”三級教師培訓模式,一是通過專家引領,促進骨干成長;二是通過骨干輻射,拓展培訓層面;三是通過教師實踐,增強培訓實效。全面創新教師培訓,成為提升農村縣域教師專業素養的科學有效的路徑。
關鍵詞:專家引領;骨干輻射;教師實踐;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4-12
如何打造一支實施素質教育的高水平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促進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培訓工作的重點課題之一。湖南省溆浦縣教師進修學校自2013年6月開始,就著手于“專家引領—骨干輻射—教師實踐”三級教師培訓模式實踐研究,探索出一條契合農村縣域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科學有效的培訓路徑。
一、專家引領,促進骨干成長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可現有基層培訓機構的師資條件,又無法滿足所有教師的培訓需要。實施專家引領,便成為基層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
搞好基層培訓,骨干是力量的支撐。而專家引領是骨干成長的保證。骨干教師的成長,需要大量吸取專家論著中的精神營養,更需要專家的耳提面命。
從2012年開始,我們便攜手北京師范大學合力打造教育高端引領培養工程,邀請有關專家和學科研究員陸續在湖南省溆浦縣開展中小學學科有效課堂建設,采用專家引領模式培養,傾力打造師德垂范、理念先進、業務精湛的溆浦教育精英。先后聘請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松年、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中心評價處處長李水平、湖南省教育廳國培辦主任黃佑生、懷化學院政法系主任石中光、湖南省芷江師范學校教務處主任張應成等專家,組織指導專家團隊,開展“有效課堂”培訓、學科骨干培訓50余期,指導、示范、引領溆浦縣骨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結業的3000位學員中,目前已有4位成為正高級教師,2位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8位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25位被評為懷化市名師,他們已成為溆浦縣中小學學科教育的領軍人物。
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高端培養工程不僅開拓了溆浦縣師生的視野,使幾百名學科優秀教師有幸在專家指點引領下茁壯成長,還讓專家們把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溆浦,讓基層學校有了高端研討、教育思想碰撞的難得機遇,特別是讓骨干教師找到了發展的支點和平臺。
二、骨干輻射,拓展培訓層面
專家引領,只是手段;骨干輻射,拓展縣域教師培訓的層面,才是目的。專家引領,給骨干教師帶來許多教育思想的沖擊和實際工作的靈感,進而使他們能夠確立“反思型教師—科研型教師—學術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自主發展階梯式奮斗目標,干事創業,與時俱進,將事業的根須伸展得更深更遠。而骨干教師通過專家引領,不僅能看到學習的優勢,還能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那就是發揮作為骨干的輻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及時、有效地以自己高尚的師德、科學的教學策略、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影響、帶動其他教師。
二是引領作用。主動關心、積極參與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為培養和壯大骨干教師隊伍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
三是輻射作用。面向基層,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直接傳送給廣大教師。或送教下鄉,或通過組建縣級名師工作室和鎮級骨干教師工作室加強集體研修,按科目集中全縣或全鎮的教師開展課例研修。
當然,骨干輻射,不能僅憑主體的自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客體的適時幫襯,替其營造必要的輻射空間。譬如,學校開展教研工作,除聘請專家講座培訓,主要活動通過校本培訓、“一對一”師徒結對、學科教研、讀書交流、小課題研究等形式進行。在這些活動中,學校要為骨干教師搭建展現才能的平臺,讓他們充當組織者、主講者等,擔當起一定的責任。同時,要多方位拓展,創新骨干教師輻射培訓的形式。例如:
(1)專題講座。針對教學與研究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精心設計、靈活安排專題報告,為教師了解和接觸本學科發展最前沿的動態提供機會。
(2)互動對話。尊重教師參與培訓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通過圍繞研修主題提出和分析問題、討論和解答問題等環節,激發教師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努力為其研修能力的提高搭建平臺。
(3)師徒結對。根據研修方向,與教師結對,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努力為教師將理論學習、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創造條件、形成有方向的學習、有指導的研究、有創新的實踐的“學、研、教相互促進”的研修機制。
(4)實踐指導。上實踐課,組織課堂錄像、課后測驗、互動評議等。
(5)課題研究。鼓勵教師從關注自己的教育教學問題入手,梳理教育教學策略,開展課題研究。
三、教師實踐,增強培訓實效
專家引領,骨干輻射,只是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條件,培訓最終結果的達成,還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從教師自身成長的縱向發展來看,教師成長、發展是一個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成熟的過程,也是一個分階段的連續的成長過程。所以,教師通過培訓,業務素質是否得到提高,專業素養是否得到提升,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得到體現。
在課題實施中,我們推行“四結合”實踐原則,取得了顯著效果。
(1)“修”“研”結合,以研為主。“修”即教師的培訓學習;“研”即教師根據培訓中獲得的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開展相關的專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
(2)“分”“合”結合,以分為主。根據教師研究方向和培訓內容模塊,安排相應的短期集中培訓(合),但更多地采取分階段、分導師組、分任務的自主式研修。
(3)“導”“議”結合,以議為主。“導”主要是培訓的引領,包括理論指導、方向引導、方法傳導、過程督導、成果輔導;“議”主要是教師有聲的討論交流和無聲的研究思考。
(4)“學”“用”結合,以用為主。培訓的目的是應用,解決應用中發現的問題又可以促進教師的學習。培訓中,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立足課堂,回歸課堂;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培訓重點,同時及時將研修成果應用到教師所在學校教研活動和相關的教師培訓中,使“學”與“用”的時空范圍都得以拓展。例如,安排參訓教師走上講臺,為學生親自授課。以實戰演練方式調動教師培訓的積極性和體驗性,增強學習研討的實效性。同時,突破傳統培訓模式,實現“陣地前移”,讓參訓教師親臨教育現場,全面參與教學實踐,實現骨干教師“傳幫帶”,參訓教師“做中學”,增強培訓實效。
教師培訓模式創新是當前實施教師繼續教育工程中重大而備受關注的問題,有許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解決。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專家引領、骨干輻射作用,開展教師實踐,增強培訓實效,還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向長征.教師成長與專家引領[J].基礎教育參考,2007(3).
[2]姜維聰.如何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J].教書育人, 2007(35).
[3]姜玉華.促進骨干教師再發展的有效策略[J].運動,2011(6).
[4]郭菊英,潘益民,趙紅暉.發揮中學教師學科帶頭人示范輻射作用的五大“抓手”[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版),2011(8).
[5]于海英.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實效性思考[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 2010.
[6]袁 東,靳希斌.國外教師教育模式變革分析[J].教育研究,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