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履行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的重要手段,發揮著“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在基本醫保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的情況下,接下來,醫保制度的發展目標將從“鋪開擴面”轉變到“質量提升”。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即時結算,正是醫保制度從量變到質變、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步驟,是進一步完善制度、提升效益的必由之路。
異地就醫主要涉及5個群體: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異地居住的常住人口、成建制的異地流動工作群體、臨時出差旅游需要急診的患者、因重大疾病需要異地轉診的群體。這5類群體的就醫流向、醫療需求差別較大,要做好住院費用即時結算工作,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要做好異地就醫,有幾個問題必須明晰:
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是醫保管理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目標不單單是“能辦”,而是要逐步“好辦”,最終實現“辦好”。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必須堅持制度公平正義的前提,加強監管不能放松。堅決不能一提“方便群眾”就“大撒把”、砍掉監管環節、降低監管力度、允許隨意就醫、不管基金安全、影響制度公平。這就要求醫保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不斷提升專業化管理水平,用專業的人員、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手段做專業的事情,科學測算群眾需求,準確分析基金流向,合理制定報銷政策,確保制度健康運行、不跑偏。
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涉及各級醫保管理和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患病群眾,管理對象數量眾多,相互之間關系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易出現洼地效應和道德風險。只有綜合考慮社會穩定、群眾訴求、制度建設、基金安全、經辦能力等因素,各級機構聯合行動、統籌協調配合,才能保證良好的運行秩序和效果。針對目前各地醫保統籌層次多為市級統籌、省際之間溝通協調成本較高的現狀,建議在總結前期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對該項制度進行頂層設計,以降低試錯風險、減少磨合成本、避免重復投入、提升協調效率。
異地就醫解決的是群眾就醫可及性、可得性的問題,分級診療解決的是群眾就醫秩序的問題。片面強調群眾就醫方便,會放任不合理醫療需求的大量釋放,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威脅基金安全;片面強調分級診療,會限制群眾的就醫行為,加劇大病群眾和流動人群的醫療費用負擔,違背醫保制度分攤大病風險的初衷,影響社會滿意度。目前,醫保制度還只能保基本,基金尚不能支持完全自由就醫。因此,必須堅持異地就醫與分級診療互為表里,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不能顧此失彼。
同時,異地就醫還面臨幾個領域的挑戰:
對于醫保基金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安全性上。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異地就醫住院人數約占參保住院人數的8%,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占醫療總費用的21%,住院次均費用遠高于統籌區域內。經分析,異地就醫次均費用較高的原因主要有:轉診到外地的一部分是重大疾病,醫療總費用絕對值高于一般疾病;異地就醫受到的醫保管理部門限制較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釋放較多;由于異地就醫距離遠、取證難、監管難度大,騙保發生率和涉及金額高。隨著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即時結算工作的不斷推開,群眾到統籌區域外就醫將更加自由,這無疑給醫保基金的安全性帶來不小的挑戰,控費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對于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服務可得性上。從理論上講,要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即時結算,一家經辦機構就需要面向全國所有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一家定點醫療機構也需要面向全國所有的醫保經辦機構。盡管目前部分省份已經建立了異地就醫結算平臺,但是連接的定點醫療機構仍然有限。“一對多”將是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需要面對的一種狀態,對定點醫療機構而言,需要面對不同的經辦機構、不同的報銷政策;對經辦機構而言,需要面對全國數以萬計的定點醫療機構。這對兩者的信息系統、工作人員而言,都是相當大的挑戰,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為群眾提供服務的能力。
對于行政管理機構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制度的可持續性上。在當前的環境下,患者就醫本來就有“就高不就低”的趨勢,醫療機構也存在誘導患者消費的動機,衛生、醫保管理部門需要利用制度來引導患者合理就醫,管理醫療機構合理診療,從而逐步形成比較正常的就醫流向。在醫療保障理論模型中,醫療保障部門負責確定服務項目、支付服務費用、監督服務質量,對異地診療的服務質量監督,這將是下一步醫保管理部門的重點和難點。
如何完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相關政策,建議:
建立科學合理的長遠規劃。一方面,從長遠來說,要實現醫療資源的統籌發展,讓更多的群眾在基層就可以得到比較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從而減少異地就醫的發生率。另一方面,目前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許多問題根源都在于統籌層次較低,在業務上需要跨政策經辦,在信息上需要跨系統交互,在資金流上需要跨區域結算。在未來,通過不斷提升統籌層次,在更大范圍內統一建設信息系統、統一數據庫、統一操作軟件、統一結算平臺,就自然形成了新的統籌層次條件下的“統籌地區內就醫”了。
確立清晰可行的中期目標。建立全國統一的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直接面向各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和國家級定點醫療機構,用于省際間異地就醫費用的周轉支付和各類問題的溝通協調。加大對騙保行為的懲處力度,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騙保行為的認定范圍、流程、懲罰措施和執行機構,形成震懾態勢;不斷完善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全社會參與監督醫保運行;進一步完善定點醫療機構、參保人員黑名單制度。
推進系統有力的近期行動。制定跨省異地就醫管理辦法,從國家層面對異地就醫提出指導性意見,對異地就醫的工作流程、協調機制等提出要求,為下一步提升統籌層次做準備。建立稽查核查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從大數據中發現端倪和線索;在省級層面建立協調員制度,協調對省外大額費用的稽查溝通;利用商業保險機構的稽核力量,彌補醫保管理部門稽核人員不足的現狀。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提升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服務的可得性,加強作風建設,拓展服務渠道。加強政策宣傳,合理引導群眾預期,重點宣傳異地就醫的辦理流程和分級診療的必要性,提升群眾政策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