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其動力電池的處理已經成為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對其進行回收利用,進行合理有效的處理,需要加強監管和管理力度。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利用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近200萬輛。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池報廢缺乏有效的處理辦法。鋰電池作為汽車動力電池一般衰減到初始容量的80%時,續航里程就會明顯下降需要更換了,作為動力電池使用的平均壽命約為5年。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推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 17萬噸。據查,1塊20g重的手機電池可導致1平方公里土地50年左右被污染。可見,約250kg重的汽車動力電池一旦處理不善,勢必造成一場環保災難。
一、國內現狀
目前國內對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但由于目前我國動力電池退役潮尚未來臨,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尚處于萌芽期,相關政策法規、工藝技術、管理體系都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主要表現在參與企業少、回收網絡不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率較低。2018年2月26日印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旨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表明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政策和標準不斷完善,監管和管理力度都在加強。
二、對策研究
如何避免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處理走上手機電池等小型電池回收處理不善的老路?需要相關部門提前規劃布局,建立一套適合動力電池回收、運輸、利用、報廢的標準。本文借鑒總結國內外相關處理經驗,探討國內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管理辦法,以期對相關部門具有借鑒意義。
(一)動力電池回收的法律策略
國家層面應該完善動力電池管理的相關法規建設。例如,2016年1月《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15年版)》明確提出要建立動力電池編碼制度,建立電池生產銷售回收追蹤體系。要求電池生產銷售必須進行登記,每個生產的電池都應該有獨一無二的標識碼,建立全國動力電池聯網機制,保證每個生產銷售的電池有據可查,對電池的生產銷售回收進行跟蹤。完善標示碼跟蹤機制,可以保證對動力電池進行有序的管理,防止報廢電池被隨意丟棄卻無法查證。同時,可以對最終進行回收處理的電池進行精準補貼,對丟失或沒有進行環保回收的電池處以環保罰款。
(二)動力電池梯次利用
汽車動力電池無法使用時尚且含有80%的余量,直接拆解報廢會造成大量的浪費。可將部分衰退的電池作為低速電動車動力源使用,但需要制定相關二次利用標準,防止再利用電池標準不明造成次品效應,進而沖擊動力電池二次利用市場。部分衰退的汽車動力電池還可作為風電發電等設施的儲能電池。例如德國計劃利用smart退役的動力電池建立的儲容量13兆瓦儲能電站用于平衡電網壓力。未來,可以作為家庭太陽能、沼氣發電的家庭小型儲能站的蓄電池,可以幫忙家庭用戶提高電力自給率,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效率。
(三)動力電池的拆解
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生產原料含有大量有價金屬,例如鋰、鈷、鎳、鐵和錳等。而面對報廢的動力電池,一方面,我們要面臨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國內面對動力電池生產原材料鈷、鎳等多依賴進口的困境。而當動力電池儲能容量耗盡時,按照相關規定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對有價金屬都進行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防止這些金屬材料的流失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回收部分原材料節約自然資源,緩解原材料供應壓力穩定價格,充分發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剩余價值。“動力電池生產一回收一再生產”的定向循環模式,有助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又有助于企業體現社會責任。例如,2012年本田汽車與日本重化學工業公司合作建立一條生產線可以回收8 0%稀土金屬。
(四)鼓勵措施
采取押金置換回收報廢動力電池的方式,在購車時收取一定的動力電池押金,動力電池報廢后,可以憑借報廢憑條全額退款,并且在二次購買新能源車時可減免一定的購置稅。鼓勵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報廢動力電池,可以提高回收率。政府需要對報廢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中的工藝與相關技術進行扶植,要鼓勵高校與相關企業合作推動報廢電池回收的研究,開發更加先進的電池回收技術。
本文對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我國未來面臨大量的新能源退役動力電池,目前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是兩種較為可行的方案,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引導梯級利用退役電池,鼓勵再生資源利用企業與資源材料企業融合互補。加快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加快我國退役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使得將來面臨大批量退役動力電池有所準備,從而保障我國退役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體系能夠高效、經濟、環保地運行,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環保事業實現提供堅固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姚海琳,EPR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J].2015,(18): 85-89.
[2]張長令,加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汽車縱橫,2018 (01):58-61.
[3]靳起浩,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