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高偉
【摘要】戲曲文化的生存空間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其中包括自然、經濟、文化、人口和社會結構等。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變化導致戲曲文化的生存空間也隨之發生變化,繼而導致戲曲文化在變化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和新鮮事物的補充。過去很多研究學者對中國戲曲的探討大部分集中在對其出現的現象、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研究,而忽視了對其發展趨勢、機制以及如何進行調控進行研究,并且當下文獻中缺乏對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
【關鍵詞】戲曲文化;生存空間;驅動機制
一、戲曲文化生存空間演變的影晌因子
(一)自然因素的影響
影響戲曲文化生存空間和規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屬自然地理環境。因為戲曲文化的生存和傳播必須以人為媒介,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所以人口密集有利于戲曲文化進行快速的傳播,而人口密集地多處于平原、水源充足的溫暖之地;人口稀少之地的特點多為氣候惡劣、地理位置偏遠等。除了居住環境對戲曲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影響之外,農耕社會的自然災害也會影響戲曲文化的生存空間。因為自然災害往往會使當地的農業遭受破壞,農民無法耕種,所以必須離開原來的地方,進而尋求更適合農業發展的區域進行生活,人口的變動也影響了戲曲文化的傳播和生存,但是近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戲曲文化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基本已經完全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了。
(二)當地經濟的影響
戲曲文化的生存和發展也受到當地或者區域經濟條件的制約。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時,因為當時單一的發展模式,使得當地或者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緩慢。須知文化的傳播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當地經濟基礎上的,所以當地經濟發展緩慢也導致了戲曲文化的傳播在當地相對穩定,同一類戲曲文化的傳播時間相對較長。眾所周知,只有一個地區的人們生活富足起來,人們才有空余時間去欣賞戲曲演戲,并容易被他們所吸引。而經濟十分落后的地區,人們無暇去觀看這類演出,所以在這類地區戲曲文化的生存空間也會變得狹小。但是這種關系并非是絕對的,也并非是完全同步的,有時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戲曲文化的傳播也會十分廣泛。
二、戲曲文化生存空間演變的驅動機制
影響戲曲文化空間發展的影響因素很多,但是作用大小和方式也各不相因。這里將這些影響因子分為不同的級別進行分析探討。分別將基礎因子作為驅動戲曲文化生存空間因子中第一級,將新型因子作為驅動戲曲文化生存空間因子中的第二級,將突變因子作為驅動戲曲文化生存空間因子的的第三級。其中自然地理條件、文化習俗等影響因素在戲曲文化傳播和生存空間變化中所起的作用比較穩定,所以這些因素應當屬于基礎因子。而歷代的戲曲文化政策和異域戲曲文化影響等,因為其有時會受到國家政策或者一些因素影響而產生變化,所以這些因素應當屬于新型因子。最后自然災害和戰爭等因素應當屬于突變因子,這些因子都具有短時間內使當地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發生突變的特點。
基礎因子、新型因子和突變因子雖然共同對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的發展產生一定的作用,但是三種因子所起的作用卻各不相同,基礎因子的作用主要是使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的發展變得更加穩定和使戲曲文化的傳播更加久遠。而新型因子的作用只要使戲曲文化的發展具有多樣性,戲曲文化在不同地區的傳播更加廣泛,更有利于生存文化空間的擴大。突變因子則是會使戲曲文化的生存空間發生劇變。
因為每一種驅動因子在實際發揮作用時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我們接下來通過分析每一種驅動因子單獨作用下,戲曲文化生存空間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果只有基礎因子在其中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的發展呈現一種低速平穩的狀態。如果只有新型因子在其中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的發展呈現一種快速發展的狀態。如果只有突變因子在其中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的發展呈現一種快速消亡的狀態。從上述可以看出,基礎因子負責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發展的平穩性,新型因子負責戲曲文化生存發展空間的高速性,而突變因子則會使戲曲文化生存空間發生劇變,阻礙其發展壯大。所以戲曲文化只有在三種因子的共同參與下才能保證戲曲文化的發展更加壯大,戲曲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戲曲文化生存空間更加廣闊。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多種新文化的形成,戲劇文化生存空間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本文通過對戲曲文化生存空間演變的影響因子和戲曲文化生存空間演變的驅動機制兩個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探討,以供相關人士進行參考。
參考文獻:
[1]李伯華,曾燦,竇銀娣,等.基于“三生”空間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演變及驅動機制——以湖南江永縣蘭溪村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5):677-687.
[2]黃馳.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的空間演化及驅動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3]李熙妍,陳浩,江宏.安徽省農家樂空間集聚演化特征及驅動機制分析[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94-100.
[4]王桂芹,李云飛.湘潭城市主要功能空間演變與驅動機制分析[J].中外建筑,2016(8):54-56.
[5]王松茂,王艷威,潘稼佳.旅游經濟空間網絡演變驅動機制實證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