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摘要】現如今,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市的污水處理工程得到顯著發展,由于收費標準逐步到位,污水治理廠的建設規模也是不斷增大的,因而這兩者在實際上是互相協調的,也符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規律。
【關鍵詞】排污收費;收費制度;污水處理
近幾年,政府在多地進行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排污權有償獲得和排污收費雙重存在的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這一舉動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但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針對兩種制度的存在和發展問題進行一些方面的探究。此外,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一部分環保稅替代了原先的排污費,這也對排污費用的格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我國排污收費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排污收費制度自身缺陷
排污收費作為一種行政事業收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執行力不強,實施不夠規范的問題,有的企業長期拖欠排污費用,政府催繳手段有局限性,強制性不足,另外各個地區收費的標準存在不公平現象。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存在地域的不確定性,不能以行政區劃分,這樣就會存在上游收錢而下游無錢治理的狀況。此外,還存在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的問題,有些地方出于追求經濟效益和經費緊張的原因,甚至存在默許超標排污,收取罰款的現象。
(二)排污權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現行法規都沒有明確規定排污權的內涵、統一的交易細則、權責劃分和權利保障等內容。那么收了排污權有償使用費,還需不需要交排污費了呢?如果兩個費用都交是否會雙重收費,是否會加大企業負擔?盡管環保部對一些問題做了解答和規定,許多的疑問依舊導致各個省市做法不一致。調查統計顯示,單單收費方式一項,就有51個城市采用統一定價、雙項收費的方式;有6個城市采用補差價、單項收費的方式,不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統一的市場。
(三)價格被控制
長期以來,在我國各城市自來水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價格被人為控制的過低,污水排污費更是偏離實際處理成本,現行的排污收費標準過低,實行的又是單因子( COD指標)超標排污費征收辦法,這就大大減少了排污收費政策在促使污染者加強污染防治的激勵作用,影響了該政策的有效性。要改變現狀,必須提高排污收費標準,使之略高于治理成本;同時變環保部門直接收費為銀行收費,使環保部門的利益與收費多少脫鉤;并且排污費主要用于支付環保設施運營服務費和污染治理服務費;對排污費的使用建立監督機制,加大排污費使用透明度。
二、收費制度的選擇
(一)征收排污費改為征收相應的環保稅
排污收費制度建立以來,我國的排污費收取總量不斷上升,數量可觀的排污費對相關的環境保護工做貢獻突出。有數據顯示,近20年來收取的排污費用大部分還是通過專項資金的方式返還給企業幫助企業進行污染處理的技術升級,對于我國環保事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標志著國家環境保護繳稅制度的不斷健全。針對排污收費存在的眾多局限性,環境保護稅可以增加收繳的強制性和專業性,降低行政成本,不僅可以統一標準,也利于信息的公開透明,在分配上可以使資金分布更加合理,消除收費結余造成浪費和收費不足無錢治理的狀況。
(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環保稅的定價問題
根據調查,在試點區域,定價的主要依據目前依舊是平均治理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排污收費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在設計定價模型時,應該兼顧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排污收費政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政策,即不僅要考慮污染治理成本,還要考慮本地區生態環境水平要求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還要考慮排污權有償使用和環保稅內化為企業成本后的企業收益,不能盲目增加企業負擔。此外,環境治理服務帶來的正向收益和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應該考慮到定價模型中。當前的排污費轉稅只是單純的項目變更,在定價問題上也應考慮以上因素重新定價。本文沒有給出具體的定價模型,在后續的研究中會繼續進行模型的建立。
(三)如何理解排污收費(環保稅)和排污權有償使用雙項存在
從經濟角度來看,環境保護稅把污染物所帶來的環境損失的社會成本轉移到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去,其根本目的是糾正外部性,使社會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但是實際上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具有同樣的效果,所以有人曾經質疑排污收費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存在雙重收費。如果將排污權視為物權,那么在使用這種物權的時候,產生相應的資源稅,也就是環境資源稅,這在學理上是更加合理的存在,就像是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然而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在我國是兩個稅種,且針對排污權使用的資源稅缺乏詳細的條文和說明解釋。這是環境類稅法制度在健全過程中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考慮到排污費(環保稅)與排污權有償使用在學理上的沖突,是否應該建立健全以環境資源稅處于核心地位,環境保護稅處于輔助地位的環境稅收體系。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排污收費(稅)制度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不斷完善,在理清排污收費和排污權有償使用的根據和目的后,依據法學原理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斷健全相關法律制度,施行更加合理的定價標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