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呂薇表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創新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作用,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是一個重要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特別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我國創新發展進入新階段,正處于從數量積累向質量升級的關鍵時期。創新對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呂薇認為。
呂薇強調:“總體來看,創新在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逐步增強。但我國的創新能力與主要創新型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創新質量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2017年12月17日在第十九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改革不能拖,傳統的發展模式不會自動退出,再走路徑依賴的道路只能延遲經濟的轉變。
厲以寧認為,盡管我國在強調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一再提到新發展方式對舊發展方式的替代,但路徑依賴的影響仍不可小視,不少人認為按照中國的國情,改革還需要慢慢推進。但傳統發展模式不會自動退出,只有擠掉它,才能找到新發展方式。若只是修修補補,這對長期的轉型來說是不夠的。
厲以寧提醒說,不要再留戀經濟高速增長。高速度不是常態,許多國家所經歷的高速增長都是暫時的,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把中高速度作為常態,就能夠持久。此外,去庫存、補短板、降成本等還需要做,而且對短板的補齊是企業等主體繼續前進的機會。

“國企改革如果不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多年存在的政企不分、體制不活等問題就很難根本解決。”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日前在參加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共同主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論壇”時作出上述判斷。
季曉南認為,混改的關鍵是調動地方和企業參與混改的積極性。一要完善激勵機制,增強地方和企業混改的動力;二要進行必要授權,發揮改革主體混改的主動性;三要建立容錯機制,保持改革者的混改熱情。
季曉南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混改試點和推廣,已經進行試點的企業要盡快總結經驗,已列入但尚未進行試點的要抓緊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盡快推廣;賦予地方和企業相應的混改權力,具備條件的企業集團也可以進行混改試點,允許地方根據本地實際確立混合試點企業;適時調整混改政策和規定,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種有效形式,積極推進整體上市。

近日,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由石家莊市政府、中國電子商會等主辦的2017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峰會上提出了“數字生態綜合體”的概念,并用“高、深、快”三個字來概括其特點。
“‘高’指關注度高,我國政府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斷加大對數字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即融合度深,主要體現在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方面,激發數字經濟的新動能,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傳統經濟。讓傳統產業通過數字化、信息化實現聯通、應用和交易。‘快’即增長速度快。兩年來,數字經濟的發展遠遠超過普遍預期,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0%。”馬化騰表示。
“數字經濟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將成為中國領先全球、率先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鑰匙。”馬化騰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