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路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是過去的流行歌。而今,“小芳”早已不是印象中的模樣。在日前國新辦就“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一則湖南返鄉創業“新農民”董敏芳分享“種田樂”感受的視頻被廣為傳播,網友們直呼“現在的‘小芳’知性大方”。
和以往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有些不同,一段時間以來,類似董敏芳的農民 “網紅”在互聯網上吹起層層漣漪:劈柴、砍竹、挖菜,網友們看到李子柒把山居生活過成了“詩與遠方”;侗族女孩袁桂花有著300萬粉絲,當鏡頭細膩到每一顆葡萄、每一滴雨水,以及每一個笑容,農村生活透出頗為迷人的魅力;背依食材豐富的大山,自帶悠然自得的節奏,“華農兄弟”鏡頭里妙趣橫生的生活,給予人們修復和治愈的慰藉。
網友被這樣的農民“網紅”打動,源于他們所反映的返璞歸真、田園牧歌、耕耘收獲。一言以蔽之,視頻中農民的精氣神和農村的新生活令很多網友為之向往。借助農民“網紅”的視頻,網友們通過小小的屏幕就能欣賞村落美景、代入鄉土生活,在想象的游覽和對話中獲取愉悅和輕松感,收獲了全面、鮮活、生動的農村。
在傳統印象中,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終年辛勤勞作不得清閑。而“網紅”農民則告訴人們,農民這一職業完全有可能以更潮的方式呈現。人們從農民“網紅”的正能量傳播中驀然發現,農民、農業、農村仍是蘊藏豐富的金礦:色彩是斑斕的,功能是豐富的,業態是多樣的。
播田間生活、種生態蔬菜、賣老家土產、開設農家樂……鄉村振興的推進,也許比我們所想象的更需要類似董敏芳這樣的農民“網紅”,不只是制造一時的話題噱頭,更不是從事簡單的網絡銷售,而是創造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需求:一方面,大家為農民吶喊、為農民加油、為農民點贊,讓農民的付出和貢獻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另一方面,通過展示農村的新變化和鄉村振興的新希望,喚回跳出“農門”的游子,喚醒內心深處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