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藍色多晶硅組件閃閃發光,汲取著大自然的能量。一條條電纜通向四面八方,將電流源源不斷地輸向電網。這是記者日前在南皮縣康官屯村“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基地看到的景象。
負責項目建設的南皮縣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康官屯村“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發電584萬度,塘里養魚10萬尾。發電和養殖所獲收益不僅可以用來補貼貧困群眾,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加10多萬元資金。
“之前,這里是一片廢棄磚瓦窯,改造后的坑塘進行‘漁光互補’光伏發電,成為鄉村一景,變成了村里的‘聚寶盆’。”康官屯村黨支部書記張澤起高興地說,曾經讓村“兩委”頭疼的脫貧難題,因為這一項目的引進迎刃而解。
通過塘上建光伏發電、塘下養魚的模式,南皮縣探索出一條“漁光互補”產業扶貧新路徑。去年以來,南皮投資6247萬元,建起村級光伏扶貧電站23個,涉及康官屯、大三撥等23個村。電站聯村并建,全部建設在磚瓦窯坑塘中,在南皮縣垃圾處理廠建設電站9個,康官屯村磚窯坑塘上建設電站6個,小集村南磚窯建設電站3個、小集村北磚窯坑塘建設電站5個。每個電站裝機容量300千瓦,可控制60戶光伏發電系統。
電站所得收益一部分充實到村集體收入中,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部分用來補貼貧困戶,按照每戶每年累計發放3000元的補貼標準,連續補貼20年,可對全縣26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覆蓋精準扶貧,為貧困戶創造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截至目前,23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際運營已滿一年,發電總量為821萬千瓦時,累計收益968.78萬元。日前,南皮縣已為部分貧困戶每戶先行發放扶貧資金500元。
南皮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光伏扶貧不僅是產業扶貧中的中堅力量,更可以與農業、旅游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幫助貧困群眾更快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