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文中出現不同的天然氣計量單位,換算公式如下:
1立方米天然氣=35.3立方英尺天然氣
1噸LNG約等于1350立方米天然氣
Bcm(十億立方米) Bcf(十億立方英尺) Tcf(萬億立方英尺)
Bbl(桶) Mmt或mmton(百萬噸) Mtoe(百萬桶油當量)
/d(每天) /y(每年)
伊朗天然氣探明儲量33.8萬億立方米,排名全球第一,約占全球探明天然氣儲量的18%。伊朗2016年,全年天然氣產量1900億方,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生產國。(美國7490億方、俄羅斯6440億方,分列第一、第二)。(見圖1)

圖1
主要天然氣田集中在波斯灣近海及沿岸,其中南帕斯氣田是伊朗最大的天然氣田,是與卡塔爾共享的海上天然氣田,分為24個區塊開發,南帕斯氣田的天然氣儲量占到了伊朗天然氣儲量的40%。(見圖2、圖3)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伊朗日均國內天然氣產量大約7.25億方,國內家庭、工業和電廠等行業日均天然氣消耗量達到了6.4億方的新高。其中電廠日均用氣量達到1.59億方,家庭日均用氣量達到4.96億方。
但伊朗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占比高達60%,導致伊朗用于出口的天然氣量極其有限,而在國內天然氣消費環節中居民、工業和電廠用氣又占所消費天然氣90%左右,其余部分則主要用于天然氣回灌、放空燃燒,只有不到5%的天然氣用于出口。(見圖4、圖5)

圖2 南帕斯各區塊開發情況

圖3 伊朗主要天然氣田分布情況
伊朗到目前為止尚未實現LNG出口,只有管道天然氣出口給周邊國家,伊朗天然氣最大出口國為土耳其,平均每日向土出口2000-3000萬方天然氣,但每年冬季伊朗國內用氣高峰期則會因國內用氣負荷過大不定期中斷對土出口;此外還向亞美尼亞(300-600萬方/天)、阿塞拜疆(100萬-150萬方/天)出口少量天然氣。
另外還有若干在談管道天然氣出口項目(包括伊拉克、巴基斯坦、阿曼等,其中巴基斯坦今年已與卡塔爾簽署了LNG采購合同,短期內進口伊朗管道氣動力不足),這些項目能否順利執行取決于管道是否按時鋪設完成,伊朗國內天然氣田能否按時開發提高產量。(見圖6)
但需要注意的是,伊朗是一個國內天然氣消費量極大的國家,自身出口能力嚴重不足,為平衡用氣,還要從土庫曼每日進口1500-2000萬方天然氣。(見圖7)
伊朗還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放空燃燒國,由于其很多油田都帶有伴生氣,在缺乏有效回收利用設施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放空燃燒處理,據世界銀行統計伊朗每年放空燃燒天然氣多達105億方。
伊朗從2008年開始就著手開發LNG項目,到目前為止伊朗嘗試了三種獲得LNG產品的方式,分別為:1開發大型LNG項目(即年產LNG超過500萬噸的項目);2開發中小型LNG項目(年產量小于500萬噸,一般在100-250萬噸左右);3利用伴生氣和放空氣回收,開發Mini LNG項目或浮式LNG(FLNG)(年產能小于100萬噸)。
但由于制裁原因,伊朗無法獲得西方大型LNG工藝許可和關鍵設備,因此其LNG項目推進一直不順,直到今天伊朗尚無任何一個LNG項目建成投產,更無一滴LNG出口。
大型LNG項目情況
大型LNG項目規劃前后有六個,分別是北帕斯LNG項目、IRAN LNG項目、Persia LNG、Pars LNG、Golshan & Ferdowsi LNG和Gazestan LNG項目。
其中Pars LNG項目是伊朗國家石油公司(50%)、道達爾(30%)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20%)的合作項目,設計LNG產能為500萬噸/年,氣源來自南帕斯11區塊;Persia LNG項目是伊朗國家石油公司(50%)和殼牌公司(25%)與萊普索爾公司(25%)的合作項目,設計LNG產能為800萬噸/年,氣源來自南帕斯13和14區塊;上述兩個項目后由于制裁,全部暫停,在未開工時就已被取消。(見圖8)
IRAN LNG項目為伊朗100%控股項目,設計年LNG產能為1000萬噸,采用德國林德液化技術,但由于制裁原因,該項目目前制建設完成不到一半,完成部分為配套電廠、碼頭、公用設施,但核心的液化工藝區至完成了部分設計和采辦工作,建造部分沒有開
始。截止目前該項目累計投資以超過30億美元,如果核心工藝區可以逐步建成,IRAN LNG有望成為伊朗第一個投產的LNG項目,該項目氣源來自南帕斯12區塊。

圖4 伊朗能源消費結構

圖5 國內天然氣消費構成

圖6 主要在談管道氣出口項目

圖7 伊朗天管道然氣進口量與出口量對比

圖8 目前仍在NIOC計劃建設名單上的LNG項目
北帕斯LNG項目有中海油投資建設,但由于制裁原因,該項目處在暫停狀態,尚未重啟。該項目規劃年產2000萬噸LNG,氣源來自北帕斯氣田。
以上幾個項目除北帕斯和Golshan&Ferdows LNG項目的氣源分別來自同名氣田以外,其余大型LNG項目氣源全部來自南帕斯天然氣田不同區塊。
中型LNG項目情況
中型LNG項目則主要有Kangan LNG和Chabahar LNG項目,其中Kangan LNG設計年產能約100-200萬噸,由伊朗私營企業投資,目前正在與NIOC進行氣源談判,技術狀態尚未確定;Chabahar LNG項目設計產能約200萬噸/年,尚未落實外國投資者,仍在等待中。
Mini LNG和FLNG
伊朗對于Mini LNG項目的定義為規模在2-2.5MTPA,配合伊朗“消滅火炬”計劃,即將放空燃燒的天然氣收集起來,用于建設Mini LNG或者FLNG項目的氣源,
伊朗從2014年底開始舉行放空氣拍賣,到2015年3月完成了第一輪拍賣工作,分別有五家伊朗公司拍到了放空氣,分別是IOOC(一千萬方 /日 )、NISOC(640萬方 /日 )、ICOFC(30萬方 /日 )、NIGC(40萬方/日)和AOGC(280萬方/日)。
伊朗計劃將其現有63個作業區內的共計約2100萬方/天的半生放空氣通過招標的方式出售給私營企業。
但尚無Mini LNG投產的消息,大部分拍賣的放空天然氣都被用作小型化工廠或燃氣電廠的原料氣。
FLNG項目目前正在籌備中,計劃將伊朗波斯灣Karg島附近幾個油田的伴生天然氣收集起來用于LNG生產,但最終方案仍未確定,產能預計在每年100-150萬噸LNG左右。
通過上述情況,可以得出結論,伊朗如果想要盡快實現LNG出口的話,短期內能實現突破的途徑主要有:
1.盡快完成在建的IRAN LNG項目,一旦建成可實現年出口LNG一千萬噸;
2.盡快完成伊朗阿曼海底輸氣管道項目,利用阿曼現有LNG富裕產能(Qallat LNG項目),有望實現年出口100萬噸LNG的能力;
3.盡快吸引私營和外國投資者建設中型LNG項目,在五年內實現200-250萬噸LNG出口能力(單個項目而言);
4.引入浮式LNG項目,在波斯灣已投產的含有伴生氣油田實現LNG生產,產能在100-150萬噸/年。
但由于制裁,導致技術和資金投入不足,上游油氣田開發和下游煉化工業建設都嚴重不足。據預測,伊朗2016至2020年期間,油氣工業投資缺口達1850億美元,其中上游油氣田開發缺口約850億美元,煉化領域投資缺口約800億美元,其他油氣配套基礎設施投資缺口約200億美元。
而據NIOC測算,伊朗天然氣行業若要實現2020年相關開發計劃目標,需要累積追加投資625億美元。(見圖9、圖10)

圖92020年天然氣產業遠景
因伊朗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比例高,加上油田開發所需天然氣回灌,以及其向土耳其、伊拉克和阿曼的出口以及其他周邊國家在談的出口意向,短期內大規模出口的LNG的能力并不充足。雖然,根據伊朗預測的氣田開發計劃,未來三到四年,伊朗日產氣量可突破10億立方米,但由于其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居高不下,能源利用率低,向鄰國承諾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尚未完全兌現,以及未來新增燃氣電廠和天然氣化工廠,其大部分增量天然氣產能都會被前述途徑消耗掉,用于生產LNG的天然氣雖然會增加但不足以同時支持若干大型LNG項目。(見圖11)
從圖11可以看出,即便2020年伊朗按照預測,可以具備500-800億方天然氣的出口能力,假設這些可用于出口的天然氣都用于生產LNG,其LNG年出口能力大概介于3700萬噸至6000萬噸之間,但這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上伊朗大部分富裕的天然氣將被管道氣出口、老舊油田回灌、新增化工和電廠項目以及國內居民新增用氣所吞噬,用于支持大型LNG的天然氣不會太多,2020年左右能實現1000-2000萬噸的年LNG產能已經是非常樂觀了。
1.制裁名義上已解除,但美國單方面對伊制裁仍有效。伊核協議有“可逆條款”,已解除的制裁存在隨時恢復的可能。金融領域實質尚未解除制裁,銀行、保險機構等對伊業務仍持謹慎甚至抵制態度。
2.“低油價”環境下,投資新的上游項目經濟性不確定。雖然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地區油田開發成本相對較低,但仍需從長遠考慮項目的經濟性,并應注意海外投資的特殊性。
3.主要國際石油公司(IOC)仍未回歸伊朗市場,對投資伊朗油氣項目持接觸和觀望態度。除法國道達爾與伊朗簽署了上游油田開發、下游煉廠投資和LNG項目合作有關的備忘錄外,其他IOC仍以接觸為主,以咨詢、技術和工程服務類項目為切入點,避免作出直接投資承諾。
4.伊朗自身投資環境仍缺乏足夠吸引力。商務、法律等環境不完備,對外國投資保護和支持的配套法律不健全,國內行政部門效率低下,通脹率高,匯率不穩定。
5.石油部在伊朗政府體系中無法獨立發揮應有作用。因伊朗政治體制的特殊性,很多客觀上有利于伊朗石油工業發展的政策,經常受到伊朗議會、憲法監護委員會甚至其他政府權力部門的審查和介入,導致政策落地難且易變,外國投資者無法獲得長期可靠的政策參考。

圖112020年天然氣出口能力預測

圖102020年伊朗天然氣行業投資需求預測
[1]孫春英,張金娜.LNG產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J].天津科技,2017,44(10):94-96.
[2]陸爭光,高振宇,皮禮仕,陳宏宇,周穎.中國LNG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6,10(05):1-4+81.
[3]楊靜,邊文娟,王楚琦,岑康.LNG產業法規標準現狀與啟示[J].油
氣儲運,2014,33(05):469-473.
[4]陳利瓊,許培林,孫磊,董文浩,馬凱.LNG冷能發電技術現狀分析[J].天然氣與石油,2013,31(06):39-44+8-9.
[5]顧安忠.迎向“十二五”中國LNG的新發展[J].天然氣工業,2011,31(06):1-11+121.
[6]黃洪濤,丁蓉,孫凱.世界LNG海運市場現狀及展望[J].世界海運,2005(01):17-18.
[7]徐博.世界LNG發展現狀與趨勢[J].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