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歡歡 2.張 巖 2.張 赫
1.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2.華能九臺電廠
該電廠采用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高中壓合缸單軸三缸四排汽冷凝式汽輪發電機組,汽輪機采用高中壓聯合方式啟動,高壓主汽門方式沖轉,轉速達到2900RPM時切換到高壓調門控制升速、帶負荷。每臺機組配有兩個T)、四個G)、兩個RSV、四個IV,汽輪機調節系統為DEH,電子設備采用為西門子的T3000系統,液壓系統采用高壓抗燃油EH裝置。
一次調頻是指當電網頻率超出規定的正常范圍后,電網頻率的變化使一次調頻的各機組自動地增減機組的有功功率,從而使電網頻率趨于50Hz并穩定。
該電廠分為三種控制方式:閥控方式、功控方式及協調和DEH聯合控制方式,前兩種方式都是由機組DEH實現,即通過頻差信號轉化量的大小,疊加在汽輪機調速汽門指令的方式,完成了對機組一次調頻響應。第三種是由DCS和DEH共同作用實現,為避免出現負荷反調現象,在協調方式投入AGC 運行時,投入頻率校正回路和壓力拉回回路。
機組投產后經過多次檢修,機組閥門流量特性曲線發生變化,機組滑壓運行曲線偏移,致使一次調頻響應時間、快慢程度、調節量等產生誤差。
經過曲線分析和試驗證明,該電廠一次調頻存在幾大主要問題:
第一,機組調節閥門流量曲線發生變化,出現線性不匹配,使一次調頻與實際需求流量相差大,閥門響應程度不一致,閥門擺動等現象,嚴重影響機組調節。
第二,機組定滑壓曲線不合適,在現有曲線下運行,機組保持的主控指令過大,門前壓力過低,使閥門調節余量過小,門前儲存能量不足,導致機組在短暫響應之后,20S左右易出現負荷下降的問題,不能滿足一次調頻調節負荷要求。
第三,機組DCS側汽機主控指令送到DEH側為硬件接線連接,存在信號衰減,違反重要信號冗余配置原則,存在危險隱患。
第四,機組投產初期,一次調頻要求標準不高,對于機組響應時間、變化速度、60S內調節負荷要求不高,所以導致頻差指令轉換閥門開度過小,有關系數不合適,導致機組響應指標不合格。
第五,在三種方式的調節回路中,對于頻差信號對應負荷變化上下限沒有限制,會導致機組過調或者燃燒不穩。
第一,針對閥門流量曲線不準確問題。經試驗,得到相應準確的閥門流量曲線函數,保證汽機閥門在單閥或順閥狀態下,綜合閥位指令與蒸汽流量保持一定線性比例關系,順閥時保證4個高調閥重疊度合適,每個閥平穩開關,確保機組穩定前提下一次調頻合格。圖1為做出新的閥位流量曲線;
圖1 閥位流量曲線
第二,對于機組定滑壓曲線函數不合適問題。經試驗,得到準確的定滑壓曲線,保證機組穩定,滿足門前蓄能不足問題,兼顧機組經濟性,滿足一次調頻調節。
第三,對于汽機主控信號衰減問題。采取增加兩路硬接線,保證重要信號冗余配置的原則。再設計一個通信點,把汽機主控指令用通信方式從DCS傳給DEH,在畫面上做一個切換按鈕,在正常時用通信指令,當通信出問題時在用硬接線指令,保證信號不出衰減問題,信號可靠。
第四,對于頻差信號轉換閥門指令量小問題。轉換系數,采取經驗法和試湊法,算出最優系數,保證機組一次調頻在增減負荷時,不出現過調和調節幅度小的可能,該電廠系數在閥控方式時,系數由0.15改為0.38,協調方式由0.11改為0.29。
第五,對于一次調頻調節的負荷變化,沒有上下限問題。根據吉林電網一次調頻最大出力要求,滿足額定負荷的6%,計算得±40MW。在機組負荷達到260MW穩燃負荷時,在DEH側一次調頻負荷指令上限改為:660MW減去當前負荷,最大不高于40MW;在DEH側一次調頻負荷指令下限改為:260MW減去當前負荷,最小不低于-40MW;
通過上述試驗驗證,機組一次調頻試驗,人為給定頻差信號±4轉±6轉,然后通過對比3S/15S/45S變化結果,一次調頻的負荷響應滯后時間:小于3s;一次調頻的負荷調整幅度:所有機組在15s內達到理論計算的一次調頻的最大負荷調整幅度的90%;調整幅度的偏差:在電網頻率變化超過機組一次調頻死區時開始的45s內,機組實際出力與響應目標偏差的平均值應在理論計算的調整幅度的±5%內。完全滿足了機組一次調頻的需求。
[1]龔雪麗,電廠一次調頻控制策略的分析及優化[J].電力建設,2005(9)
[2]劉康寧,紀云鋒,DEH系統一次調頻功能實踐[J].電力建設,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