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成惠
天全縣中醫醫院,四川雅安 625000
高位截癱為臨床多發骨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脊髓受傷平面以下的部位發生運動、感覺障礙,失去自理能力,患者需長期臥床,各種并發癥發生率很高,對患者及其家庭的損害極為嚴重[1]。合理有效的護理可優化護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次研究以該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共納入7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高位截癱患者,所有患者均對該研究知情,并由本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后加入研究,符合納入標準[2]。該次研究將合并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腫瘤疾病、精神疾病史、意識障礙的患者排除在外[2]。按照手術方式差異分為參照組、研究組,各35例。參照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44.23±4.09)歲;研究組:男 20 例,女 15 例,平均年齡(45.35±4.17)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該研究報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
1.2.1 參照組 予以患者常規護理,以患者高位截癱病情狀況、個人意愿為依據,合理安排病房,徹底打掃病房,并消毒,按時通風;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如有異常,通知主治醫生;按照醫囑,規范患者用藥,防止患者以個人意愿增減、更換藥物;準確評估術后患者的康復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報經主治醫生調整康復治療方案;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個人衛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患者的疑問,耐心解答。
1.2.2 研究組 予以患者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健康宣教:高位截癱患者受生理、心理因素影響,往往不能科學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依從性很差,嚴重影響手術效果,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護理過程中需針對性對患者予以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患者的知識背景、理解能力、以簡單易于理解的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臨床配合度,并在術后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避免可能誘發惡性。②心理疏導:高位截癱患者由于喪失活動能力,心理狀況很差,暴躁、不安、易怒,對此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人格特點、社會地位、家庭狀況等情況,準確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況,采取針對性方式展開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于心理狀況極差,有輕生、自虐傾向的患者應適當予以鎮靜劑。在心理疏導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讓患者以合理方式發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樹立生活信心,接受現狀,樂觀生活。此外護理人員應注重培養患者個人興趣,提升患者對生活的熱愛程度。③并發癥護理:高位截癱患者各種并發癥發生率很高,護理人員應尤為注意防治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壓瘡、便秘、肌肉萎縮等并發癥。患者大小便后予以溫水清洗,預防感染;保證患者呼吸通暢,指導患者科學排痰,防止肺部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應給患者翻身1次/h,翻身過程中應保證動作輕柔,以免發生拉傷;定時予以患者肢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肌肉萎縮。對于發生并發癥的患者,在第一時間予以針對性處理。④飲食指導:高位截癱患者必須保證充足的營養支持,護理人員應針對每個患者的飲食偏好,為其指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在此過程中要禁止患者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限制患者食用高脂類食物。⑤功能訓練:重視功能訓練,由被動訓練逐漸過渡到主動訓練,鼓勵患者借助輪椅、拐杖行走。
對比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康復效果評價標準[3]:若患者可借助拐杖、站立器活動,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優;若患者借助輪椅、輔助器能夠下床,對于一些簡單生活問題能夠自主解決,為良;若患者不具備更換體位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差。對比兩組患者各種并發癥發生情況。
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為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n(%)]、(±s)表示,對比行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參照組、研究組康復效果,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康復優良率更高,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 1。

表1 參照組、研究組康復效果對比[n(%)]
對比參照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壓瘡、便秘、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 2。

表2 參照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高位截癱[4],是指胸椎以上脊髓發生橫貫性病變所引發的一種截癱,是由于外傷等因素使患者的脊柱發生骨折,患者的骨髓損傷嚴重,失去基本活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高位截癱往往突然發病,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嚴重打擊,很多患者因無法接受而選擇自殺、自殘。因此對高位截癱患者予以針對性護理十分必要,其重要性不亞于治療。
高位截癱患者需長期臥床接受治療,這導致患者很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壓瘡、便秘、肌肉萎縮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的發生一方面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程度,使患者的病痛程度加重;另一方面使患者的治療時間延長,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5]。因此提升高位截癱患者的護理質量,以專業化的護理技巧優化護理,促進患者康復,對于改善預后,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該次研究筆者在總結自身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廣泛搜集相關研究資料,對高危截癱患者的護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以期科學合理的總結高位截癱的針對性護理方式。該次研究中筆者以該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設置參照組、研究組方式展開研究分析。經數據對比分析發現予以常規護理的參照組患者康復優良率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都很高,而予以康復護理的研究組,康復優良率提升,各種并發癥發生率降低。這一研究結果證實予以高位截癱患者康復護理可優化護理效果。
導致高位截癱患者生活質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并發癥發生率高。該次研究考慮到各種并發癥發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①患者健康意識不強,在病情刺激下,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不合理行為習慣對康復造成不良影響;②患者的心理狀況差,無法接受事實,消極應對,自暴自棄,使病情進一步惡化;③患者需長期臥床,活動能力受限,不能自理,為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供了可能;④患者自身免疫力差。針對這些原因該次研究中針對性的對研究組患者予以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進一步提升患者依從性;關注患者的內心世界,予以心理疏導,幫助患者重新樹立生活信心;針對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治;并提供飲食指導保證患者營養供應,開展功能訓練,改善患者的身體循環,提升免疫力。在以上護理措施作用下,患者的康復效果提升,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予以高位截癱患者康復護理,可有效優化患者的康復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1]徐霞,劉娜,李秀珍.個體化護理干預對頸椎骨折伴高位截癱患者壓瘡預防管理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8):752-753.
[2]熊彩霞,王培紅,許麗.腦膜炎致高位截癱孕婦合并壓瘡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3):53-54.
[3]徐秀梅,劉寶遠,楊弋.一例高位截癱合并妊娠病人剖宮產術后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23):2473-2474.
[4]黃偉平.高位截癱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6,6(20):185-186.
[5]董紅坤.外傷性高位截癱病人并發癥的康復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8):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