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榮
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甘肅白銀 730900
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變遷,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嚴重影響現代人的健康生活與工作,受到醫學臨床的高度關注[1]。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在患病過程中,患者短期內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伴或不伴發熱等炎癥加重表現,癥狀嚴重出現腹水、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與乏力、嗜睡、腹脹等系列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隨著醫療模式的不斷轉變,COPD的呼吸康復也深受呼吸科臨床的重視與關注,呼吸康復包括呼吸系統的治療、心理支持及體育鍛煉,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呼吸康復,目的在于加強患者的運動耐量,提高其生活質量,但具體應用可行性臨床上說法不一[2],此次為探討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呼吸康復的臨床應用效果,探究可行性,特進行此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間入院治療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基礎臨床資料: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 18 例,年齡 47~83 歲,平均年齡(58.4±19.1)歲。 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2011年GOLD修訂版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通過臨床表現、血常規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COPD急性發作期,無認知、智力障礙、合并其他心肝腎等嚴重慢性疾病。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入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實施呼吸康復計劃,定于每日早上和下午各1次,40 min/次。(1)健康教育:在計劃實施前,由呼吸科專業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COPD急性發作誘因及預防,鼓勵患者配合呼吸康復的各項練習,提高患者的康復依從性,做好呼吸康復訓練期間的營養支持;(2)狀態調整:松弛療法、呼吸輔助、排痰法和呼吸練習、胸廓活動度練習;(3)運動訓練:①呼吸肌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采用收攏嘴唇、對瓶呼吸、吹氣囊呼吸和發聲呼吸等方式,用鼻吸入空氣,盡力將腹部挺出;呼氣時用口呼出,每次持續時間10~20 min,2次/d,采用間歇式訓練方法,每完成1組訓練后,休息3 min;②膈肌呼吸康復訓練:指導患者保持半坐位位,雙手自然疊放在劍突下腹部,采用鼻吸氣直至腹部凸起,注意膈肌應在吸氣時下降,同時腹部外凸,在呼氣時要使隔肌上升,并且腹部內凹,15 min/次;③指導患者采用步行訓練,在步行時,保持步行速度60~90步/min,有時肋下和腹部需要患者用雙手按壓,促進腹肌收縮,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定于15~30 min/d,每天早晚1次,預防疾病,防止疾病復發[3]。
在患者出院時,對所有患者進行6 min步行距離(6MWD)測試,記錄患者計劃實施后 7 d(T1)和計劃實施后3個月(T2)的步行距離變化;對訓練后患者的呼吸困難進行評估,從呼氣頻率、吸氣頻率進行評估,滿分5分,分數越高,呼吸困難越明顯;采用1991年Jones等提出的SGRQ生活質量問卷評分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日常活動情況、社會活動情況和心理影響進行評價,各條目15分,滿分6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對該研究數據應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患者年齡、性別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研究中所涉及的其他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0例患者均完成此次呼吸康復計劃,在康復期間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對比康復前、康復后6 MWD、呼吸困難評分、生活質量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特點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疾病,也是臨床較為多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常呈進行性發展。近幾年來,受社會氣候環境惡化的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也有所上高,主要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在全球人群中發病率大約達到10%[4]。急性發作期患者通常會發生胸悶、氣促等不適癥狀,需要立即治療,臨床上治療一般以化痰、吸氧、抗感染等為主,運用藥物改善呼吸功能 ,防止肺功能進一步惡化,進入穩定期后,在家休養,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呼吸康復練習。在此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完成此次呼吸康復計劃,在康復期間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證實對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呼吸康復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和可行價值。從患者的實際病情和身體耐受性出發,開展諸項康復訓練,通過對患者進行呼吸康復練習,幫助患者調動微弱呼吸肌群,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患者的運動耐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經實施康復訓練后,患者6MWD、呼吸困難評分、生活質量指數等明顯好于康復前,對比30例患者康復前后的各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證實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呼吸康復對改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項臨床癥狀作用顯著,能維護患者的肺功能、穩定病情,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表1 對比康復前與康復后6min步行距離、呼吸困難評分、生活質量指數變化(±s)

表1 對比康復前與康復后6min步行距離、呼吸困難評分、生活質量指數變化(±s)
指標時間6 M W D T 1 T 2呼吸困難評分康復前 康復后生活質量指數康復前 康復后數值3 0 2.2 6±4 0.5 6 3 6 9.5 4±3 3.9 8 2.9 9±0.9 7 2.0 3±0.4 1 2 2.7 4±3.6 9 5 6.3 2±5.4 6 t P 6.9 6 4 0.0 0 0 4.9 9 3 0.0 0 0 2 7.9 0 9 0.0 0 0
綜上所述,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呼吸康復,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適合臨床推廣與應用。
[1]李新鵬.布地奈德福莫特羅聯合呼吸康復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5):41-43.
[2]張新,賈俊青,鄧波,等.個體化腸內營養結合呼吸康復治療對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5):9-10.
[3]曾穎,劉茜,官莉,等.綜合呼吸康復訓練對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1):136-138.
[4]馬麗敏,朱曄涵.家庭延續性呼吸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6,20(8):1606-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