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職工醫院內科,河南洛陽 471023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發生神經性病變致使下肢保護功能出現衰退情形,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引發動脈灌注不足致使微循環發生障礙進而誘發壞疽及潰瘍的病癥[1]。糖尿病足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糖尿病類并發癥,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損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2]。該文抽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與傳統換藥方法在糖尿病足治療方面的治療結果,并實行衛生經濟學評價,現報道如下。
抽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該院接收診治的糖尿病足 Wagner2~3級、Wagner4~5級患者各 23例作為研究樣本,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11例,觀察組12例。Wagner 2~3級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2:11,年齡平均為(46.67±2.41)歲,Wagner 4~5級患者男女比例為13:10,年齡平均為(48.92±3.76)歲。Wagner 2~3 級、Wagner 4~5 級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具有可比性。
全體患者首先實施基礎治療,包含降低血糖、改善血液循環過程、抗感染治療、調節血脂、糾正低蛋白血癥等,對創面采取相應手術清創處理,之后開展傳統換藥方法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實施醫治[3]。傳統換藥方法中涉及到山莨菪堿及慶大霉素,將其與NaCl溶液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溶液,浸潤紗布,貼敷于創面,1貼/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具體操作過程如下:放置引流物,將創面的壞死失活組織或容易壞死的組織,異常分泌物和異物徹底清除,按創面大小和形狀設計修剪帶有多側孔引流管的VSD敷料作為引流物,覆蓋填充敷料,將設計好的VSD敷料加以縫合固定,使敷料完全覆蓋創面;封閉,將創面周圍皮膚擦拭干凈,用具有生物透性粘貼薄膜封閉VSD敷料覆蓋著的整個創面,使引流區與外界完全隔絕;接負壓,開始引流;術后管理及觀察,觀察并記錄負壓狀況及引流出物的性狀和數量,醫用泡沫是否恢復原狀,負壓源是否正常。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創面愈合時間情況、單位面積創面完全愈合換藥次數、換藥時間及在院醫治費用。
在該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統計學軟件。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 t檢驗,使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足Wagner2~3級患者兩組治療情況對比,見表1。糖尿病足Wagner4~5級患者兩組治療情況對比,見表2。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與以往治療方式相比,縮短治療時間效果顯著,不僅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無需忍受換藥的痛苦,也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降低為患者換藥頻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止創面污染,充分引流可以刺激創面肉芽組織快速、良好生長,增加感染創面愈合速度,減少抗生素的應用頻率。并為創面組織的體液向引流管方向不斷流動提供有效、持續、輔助動力。有效避免形成死腔及創面縮小,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引出滲液的同時使引流腔壁內陷,隨著醫用泡沫材料的漸次退出,腔壁緊密貼合,對預防殘余膿腫及死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淺表創面,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具備靠攏組織、縮小創面、減小植皮面積等功效。

表1 糖尿病足wagner2-3級患者兩組治療情況對比

表2 糖尿病足wagner4-5級患者兩組治療情況對比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實施醫治,治療結果顯著,有效縮短創面愈合時間,促進創面愈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位面積創面完全愈合換藥次數、換藥時間,使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得以緩解,同時對在院治療費用的降低具有積極作用。
[1]王珺,陳朗,杜云鵬,等.負壓封閉引流(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技術在治療糖尿足潰瘍中的應用體會[J].大家健康,2017,11(7上旬版):112.
[2]李惠賢,陳幼萍,舒毅,等.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感染性糖尿病足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22):82-84,88.
[3]張宇,李康康,王軍,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丹黃消炎液治療感染性糖尿病足壞疽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7):1136-1138,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