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學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陽黃經達到255度時,為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
.“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節氣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
物候特征
中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鶚鵑)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由于此時陰氣最盛,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它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云南南部無冬區外,中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大雪冬至后,籃裝水不漏”,就是這個時期的真實寫照。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溫也穩定在0℃以下,冬小麥已停止生長。廣州及珠三角一帶,此時卻依然草木蔥蘢。
民間習俗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成貨”。將鹽、花椒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然后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個月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到來。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斂神氣。“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節氣后進補羊肉,可以驅寒滋補、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羊肉還可以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冬天食用羊肉進補,可以和山藥、枸杞等“混搭”,營養更豐富。進補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
物候特征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麇角解;三候水泉動。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蜷縮著身體;麇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麇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麇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已現流動且有溫熱。
民間習俗
中華先民把“冬至”視為過年,《清嘉錄》認為“冬至大如年”。從殷周到秦朝,均以冬至為歲首。古人計算24節氣是從冬至開始的,冬至所在的“十一月”曾經是正月。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祝賀儀式,包括臣子對君主的祝賀、弟子對師長的祝賀、幼者對尊長的祝賀,謂之“拜冬”,例行放假。《后漢書》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宋以后,冬至是祭祀祖宗的日子,這一天人們向父母尊長拜節。冬至,還是各種契約的簽訂和履行之日。人們過渡田地房產,往往都在八月中秋言定,冬至這天正式交割簽約。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故冬至歷來有“亞歲”之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