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項魚

2014年10月20日《奔流》復刊
2014年的金秋十月,我在三門峽作協主席楊凡的帶領下,來到了省城鄭州,參加《奔流》雜志的復刊儀式。
20日早上,我和楊凡主席來到了河南省文學院,參加河南文學界這一盛大的文學盛會。我和楊主席提前趕到,走在文學院的大院里,感受一下文學的氣息。
二樓會議室的簽到處,我和楊主席簽到以后,領到了印著“奔流”的手提袋.,封面是紅日高照,大河奔流,氣勢浩蕩里面有《奔流》復刊號。旁邊還整整齊齊的放著一些河南作家的新書,有樊國新(凡人)的《金錢天問》、馮自海的《悟苑》等,還有一些地市級、縣級作協創辦的文學藝術刊物,有長垣縣作家協會創辦的《蒲公英》等。我手捧著散發著墨香的新書,一股暖流襲上心頭,我沉浸在著濃濃的書香里,這份美妙不言而喻。
在走廊上,楊主席看到了散文大師王劍冰。我們提出要與他合影,王劍冰老師微笑著答應了。第一次見到大作家,我仔細地看了又看,他溫文爾雅,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親切平和。一位女士還拿出了王劍冰老師親筆題寫給《奔流》復刊的書法作品“奔流大河. 復還驚濤 .中原拍岸”,灑脫大氣,別具一格。經過楊主席的介紹,我結識了那位女士魏惠玲。
此時此刻,在文學院里,是文人的相聚,是藝術的呈現,是美好的綻放。各位作家盛裝出席,步入禮堂。
會議開始,主席臺上,鄭彥英、邵麗、郭克迪、苗樹群等領導就坐,聆聽了領導們熱情洋溢的講話,給予作家們鼓勵和支持,頓時會場里氣氛溫馨,有一種大家庭的氛圍。
會議結束,我們合影留念,站在文學院的臺階上,盡管秋雨瀟瀟,但是作家們滿面春風,讓自己融入這個大家庭里,頓覺得暖意融融。
在告別之時,文學院的領導們一再囑咐:“文學院就是各位作家的家,到了鄭州,就盡管過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車子緩緩駛出,我一次次地回望著,不舍離去。
我手捧著《奔流》復刊號,2014第一期,總第233期,創刊于1957年1月。打開目錄,查看欄目:奔流故事、小說坊、散文界、詩苑、報告文學、文壇新論、編輯心語。真是墨香四溢、愛不釋手。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著文學大家的文字:鄭彥英的小說、廖華歌的散文、馬新朝的組詩、李佩甫和杜永化的報告文學、王巨才的文藝評論等等。
我品讀著每一個文字背后的美好情感,感受著《奔流》流淌在心里的優美旋律,享受著《奔流》這個溫暖的空間,使我陶醉其中,如在夢境。
2016年6月1日奔流研修班的深刻記憶
今天回到靈寶,但是我的思緒還停留在中原水城睢縣,那份美好的記憶將伴隨著我,在文學的追夢路上。
當我翻出2016年奔流研修班的學習筆記,又一次欣賞著各位文學大師的簽名留言。李佩甫老師的筆跡清秀委婉;“種植聲音,傳播文明,2016年5月28日。”王劍冰老師的筆跡灑脫流暢:“我喜歡靈寶,我曾在靈寶鐵路中學實習過,對那里的風土人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2016年5月29日。”喬葉老師的筆跡就像一幅國畫,布局講究;“最慢的是活著,2016年5月27日。”李炳銀老師的留言:“文學使人愉快與明敏!” 單占生老師的留言就是他的手機號。
我仔細閱讀自己的課堂筆記,在電腦上整理記錄,當我看到鄭旺盛老師的課后總結,熱情洋溢,總結到位,詩歌一樣的語言,忍不住復制粘貼到我的日記里:喬葉印象:鄭旺盛總結如下,她有一顆質樸而誠實的心,她對文學充滿了純凈如水的渴望和信任,從不愿辜負文學的擔當和責任,她的創作始終朝著天下蒼生,直至人性和人心,蒼茫歲月剎那變化,在她的文學生涯中,她以女性作家獨特的思維和思想,細膩和深邃,還有那閃爍著那無窮的才華,曾經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光耀文壇的經典作品,并以《最慢是活著》摘魯迅文學獎,以文字的力量構建了屬于她,也屬于文學的最精彩的世界。
李佩甫印象:鄭旺盛老師課后小結 ,文學之神是如此地眷顧勤奮的獨具個性的寫作者,讓李佩甫老師最終成為一個具有獨特語言天賦的作家,讓他的文學才華噴涌而出,蔚為壯觀。文學給予了他艱辛和曲折,更給予了他崇高的榮譽,讓他登上了中國文學的高峰!從小說的語言、結構、敘事,到文本創新、價值取向和對人物的把控,李佩甫老師都做了最恰當、最有益的解析,他以“新”“真”“深”三方面的文學解讀,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創作的豐富多彩和無窮魅力,為我們展示了作為文學大家的文學功力和可貴品質。
王劍冰說,散文的本質,實際上是要求人的本質,要求散文作家的本質書寫。只有探尋到真正的答案,才能讓我們的散文寫作回到最本真的狀態。散文寫作不能循規蹈矩,要想法轉彎抹角,不走正路,真正另辟蹊徑,不重復自己,不重復別人;修煉還需要注意長點心眼,一個好的作家要養成自覺地習慣,會學習,會積累,會運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