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安

2015年的金秋10月,喜事連連,我剛在名揚全國的文學月刊《奔流》發表了小說,又有一篇小說在編輯部等待編輯審閱時,接到《奔流》編輯部主任白銀花的電話,通知我參加當年12月上旬在河南省郟縣舉辦的《奔流》作家改稿班。喜訊傳來,使我激動得徹夜難眠。
這個被學員們稱為“黃埔軍校”一期的作家改稿班,是中囯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巨擘張富領社長在全國的首創。他為了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培養省內外大批作者,率領他的編輯同仁,相繼邀請當今國內的文壇巨星李炳銀、李佩甫、李春雷、王劍冰、馬新朝、單占生、喬葉等到會向學員授課。分別講創作理論和他們的創作經驗,面對面回答學員提出的具體問題,讓大家在文學創作上少走不少彎路;旗下有《時代報告》《奔流》等刊物,為學員提供發表優秀作品的園地。在編輯部主任白銀花、及柴靜雯、張可編輯的具體指導下,使我的寫作水平大幅提高,在《奔流》《章回小說》連發五篇小說,在《中囯報告文學》發表中篇報告文學《農機“狀元”劉少林》。我這塊“海綿”從學習班吸取營養嘗到了甜頭,樂此不疲,同學友余海濤一連參加四期學習,被學友們戲稱為“黃埔一期”學生。
2016年12月,經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推薦,河南省作家協會批準我為作協會員,;2017年7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批準我為會員,圓了我青年時當作家的夢。2017年7月,由《奔流》編輯部編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我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集《故鄉風情》一書(42萬字)。我寫的中篇報告文學《農機“狀元”劉少林》一文,2017年9月被中囯首屆工業文學大賽評委會遴選為優秀作品之一,放到網絡上讓全國網友讀者們投票。現已獲9000余票,處于領先地位。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奔流》扶持我的結果,常言說:吃水不忘打井人。回看同《奔流》結緣三年來的件件往事,讓我感慨萬端。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和同是許昌人的李佩甫,都做著當作家的夢,和其他文學青年在文學道路上左沖右撞,上下求索,在《河南文藝》發表過幾篇小說,現在回頭看,相當稚嫰,可當時轟動全縣,萬人囑目。
正當我有一點創作經驗,乘發表過小說的東風,在許昌縣文化局當創作員大展宏圖時。早已圧在我身上的生活重擔壓得我喘不過來氣。由于收入低,每日為糊口上愁,為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我只能先解決迫在眉睫的生存溫飽問題,暫時放棄心愛的文學創作,改行當業務員。這期間我時刻關注已成為國內著名作家,好友李佩甫在各個時期發表的小說,暗中向他學習。我停筆33年后,兒女長大成人,個個事業有成。退休后衣食無憂的我,拾起筆桿重新文學創作。
我雖然早已發表過幾篇小說,但停筆33年重拿筆桿寫作,如多年不登臺演出的演員開口唱戲涼腔掉板一樣,我感到生澀。正當我左搖右晃蹣跚在文學爬坡路上,急需有人牽手扶持時,《奔流》改稿班向我伸出了溫暖的手。幾期緊張的學習,令我大開眼界,視野開闊,見到了蜚聲國內文壇的諸位大家。我分別凝神聆聽了李炳銀、王劍冰、李春雷、鄭旺盛、馬新朝各自走向文學創作的艱難歷程。他們青少年時,以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勇往直前鍥而不舍,直至寫出蜚聲文壇,享譽全國的文學作品。
喬葉根據自己的創作歷程,談了文學創作要避開共性,堅持個性,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要圖解政策,不要跟風,細節要真實,語言要準確生動。她引用莫言的話:把好人當壞人寫,把自己當罪人寫的創作經驗,使每個學員聽得津津有味,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在學習班越辦越有經驗的睢縣研修班上,張富領社長請來了我青年時的文學朋友,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佩甫到會作文學創作報告。他見到分別了40多年的我前來參加學習十分高興,親熱地叫我長安兄,我大他幾歲,對他以弟相稱。會上他首先向大家回顧了當年我倆一起借書、一起交談文學創作的體會,一起到《河南文藝》共同改稿的點滴往事;說到當年他創作止步不前,屢遭退稿,連連受到挫折的苦惱。是我鼓勵他要堅持寫作不灰心不后退。使他樹立起信心,謙虛的說我是他的半個啟蒙老師。一個蜚聲文壇的大家當眾如此高看我,讓我愧不敢當,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如今他早就大步超越了我,成了我終生學習的榜樣。會上,李佩甫根據自已的創作體會,告訴大家從事文學創作,不要急于求成,失敗是不可超越的,這是規律。
件件往事,歷歷在目,《奔流》扶我一步步走上更髙的文學臺階,《奔流》是我的恩人,《奔流》掌門人張富領總編輯是我的貴人、導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