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信

《奔流》流淌著一支歲月的歌。36年前在大學圖書館里我第一次讀到《奔流》時,內心產生了一種崇拜與敬仰之情,里面的每一篇小說、散文,每一首詩歌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從頭至尾讀個徹底。那時候,每月一期的《奔流》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糧,文章的作者就是我崇拜的對象。與班里同學談論文學時都說,誰要是能在《奔流》上發表一篇作品,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參加工作后,我在多年從事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寫了不少政研論文,對文學似乎淡忘了。然而2013年5月我所供職的單位搬遷鄭東辦公后,受省會文學界朋友的鼓勵,又喚醒了我那久藏心底的文學之夢,開始學習寫作詩歌、散文,并試著給報刊媒體投稿。第一次把習作呈送給《奔流》編輯請教,我像丑媳婦怕見公婆似的不敢拿出手,而《奔流》的編輯老師非常親和寬容,耐心指點,熱情鼓勵,增強了我寫作的信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3月17日,《奔流》網同時刊發了我的兩篇習作《老師的心愿》《德潤學子師難忘》,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我繼續努力,又挑選并最新創作了幾首詩歌,投送給《奔流》編輯部。在編輯老師的指導修改下,今年《奔流》第九期以一個對開并加簡介推出了我的《點贊普光》等3首詩歌,終于實現了我的習作登上《奔流》雜志的夢想。
我感謝《奔流》,《奔流》給我種下了喜愛文學的種子;我崇敬《奔流》,《奔流》啟迪我怎樣使人生更有意義;我渴望《奔流》,每一篇習作的被采用,都是對我最好的激勵;我祝福《奔流》,領先河南文壇,弘揚中國文化,潤澤社會風尚,助推中華圓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