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南北朝時期,雍州刺史韋孝寬上任伊始,就發現境內官道上的里程標志都是用泥土堆起來的土臺,雖然易于辨識,但因為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等諸多因素,時間一長就容易損毀,所以需要定期維護。但是,這樣就增加了國家開支,也加重了百姓服勞役的負擔。
能不能找到一種新的方式,讓土臺既能長時間作為里程標志,又能節省費用呢?
經過多次調查研究,韋孝寬發現,其實辦法很簡單:只需要在做標志的地方栽上樹木,讓其取代土臺就行了。栽種樹木既不需要日常維護,又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一舉多得。實施起來很簡單,可這樣做,一方面會違背朝廷體制,另一方面會斷了有些人的財路,因為用土臺做里程碑的話,每年會有一筆可觀的維護費,有些人趁機中飽私囊。現在一改變,勢必會觸犯這些既得利益者。有人勸韋孝寬,吃力不討好,還是沿用舊制比較穩妥,要防止有人向朝廷打小報告。
韋孝寬力排眾議,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官道上的土臺,一律改種槐樹,作為官道里程標志。朝廷聞知此事,不但沒有責怪韋孝寬,反而進一步規范和推廣韋孝寬的做法,令全國官道每隔一段距離種植一棵樹,從而一舉變革了官道里程碑制度,節省了官道里程標志的維護費,省去了老百姓額外負擔的勞役,還綠化了官道。
風在吹過樹林的時候,肯定會受到阻擋,但只要你下定決心,按既定的目標去做,就會排除大部分的阻力,達到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