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州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親臨青海視察指導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省十二次和十三次黨代會以及中央、省委歷次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著力推動“四個轉變”,堅定不移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保生態、惠民生、強黨建,圓滿完成“十二五”目標,順利開啟“十三五”規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凝心聚力,在攻堅克難中奮力前行
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從嚴加強。過去五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五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奮斗目標為根本遵循,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深入推進“三基”工作,著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海西得到有力貫徹落實。
穩增長促轉型取得顯著成效。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并形成新的產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三次產業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
循環經濟發展取得初步成效。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順利通過國家中期評估,項目謀劃、產業打造、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實現新發展,金屬鎂一體化等一批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建成,以鹽湖化工產業為核心,油氣化工、煤化工、金屬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融合發展的循環經濟主導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完善。青藏鐵路西格段增建二線全面通車提速,格敦鐵路基本建成,格庫鐵路加快建設,茶格、德香等高速公路建成投用,德令哈、花土溝機場建成通航,格爾木機場改造工程啟動,蓄集峽水利樞紐、哇沿水庫等骨干水利工程開工建設,青新、青藏電網聯網工程建成,工業、農牧業和生產生活的基礎支撐不斷夯實。
生態環境保護邁向新時代。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推進木里礦區綜合整治,兩年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問題導向,整治生態環保突出問題,啟動零排放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綠化美化及防沙治沙工程有序推進,空氣、水氣、天氣質量進一步好轉。
統籌城鄉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格爾木、德令哈兩個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特色產業小鎮起步建設,建制鎮面貌煥然一新。扎實開展高原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城鄉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居民同城生活、共享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民生福祉得到持續提升。民生投入占到全州財政總支出的75%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就業、教育、醫療、扶貧、文化、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一批民生指標走在全省前列。5.13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脫貧攻堅全面提速。
改革開放激發巨大發展活力。堅持承接、試點、創新并重,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創新突破的改革舉措,供給側、行政審批、司法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成效。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規模開展招商引資和合作交流,舉辦世界鉀肥鉀鹽大會、光熱大會等大型節會活動,柴達木、海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空前提升。
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寺院和宗教事務管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取得顯著成效。堅持維穩和防恐并重,推動維穩工作由應急向常態轉變,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平安海西建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在全省首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民主法治建設深入推進。人大、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法、檢兩院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滿意度不斷提升。法治海西建設不斷深化,公民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群團組織在服務大局、聯系群眾、促進發展中的作用日趨重要。黨管武裝工作和軍民融合發展取得新的進步。
樹立新理念,厚植新優勢
再譜海西發展新篇章
調結構轉動能再鑄傳統產業輝煌。四大傳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期仍將是海西經濟的基礎和支撐。要堅持優勢資源綜合開發與技術改造提升并重,構建海西傳統產業新格局,再樹海西工業經濟在全省的龍頭地位。
圍繞“五個千”優化布局新產業集群。“五個千”戰略是經濟再次騰飛的總標題,要謀劃布局新的產業集群,牽引推動海西經濟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以循環低碳綠色為標志實現園區經濟重大突破。園區是循環經濟主戰場、產業發展主陣地。大力推進格爾木和德令哈工業園建設,重點在大項目落地、新興產業培育、核心企業打造、產業鏈條延伸、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謀劃大項目依靠大投入確保中高速增長。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頭號工程,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實現大發展,五年內打造“萬億元”資金池,形成“萬億元”投資規模。
搶抓機遇推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是海西經濟結構最大短板,做強旅游文化產業,使海西成為青藏高原重要旅游目的地;要做大現代物流業,打造青藏高原物流樞紐基地。
以更加前沿的思維培育打造新業態。深入實施“互聯網 +” 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與產業發展深度結合;加快發展信息產業,建設柴達木云計算中心和青藏高原數據災備中心;大力發展生命健康新產品、新應用,構建“大健康”產業;積極發展碳匯產業和新興環保服務業;發展高原特色通用航空、光伏運維、節會等新業態。
抓特色出實招構筑縣域經濟全新版圖。縣域興則全州活、全州活則經濟強。堅持“雙核引領、東西并進、區域聯動、協調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各具特色、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的縣域經濟構架。endprint
高質量改善民生
讓各族群眾生活富足幸福
持續提高城鄉群眾收入水平。深入推進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推動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抓農村牧區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以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以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以大眾創業帶動就業。
大力發展以教育衛生為重點的民生事業。順應海西產業發展需要,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加快健康海西建設,培養醫療技術骨干,培育名醫名科和特色專科。啟動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等民生項目。支持健康養老事業、福利慈善事業發展。
構建全方位高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加強困難群體兜底救助。健全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統籌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制度。加大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全面改善城鄉群眾住房條件。
精準脫貧讓貧困群眾同步邁入全面小康。按照在全省率先整體脫貧目標要求,加強脫貧后續政策扶持,使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持續深化智力扶貧、產業扶貧,加快推進扶貧產業園建設,持續增強脫貧群眾自身造血功能。
建設特色城鎮 ,打造美麗鄉村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高品位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堅持產城融合、產城聯動發展理念,全力推進以格爾木、德令哈市為中心,以規劃擬建的尕斯浩特市為依托,以重點城鎮為支點,打造區域特征明顯、優勢互為補充、要素有序流動的青海西部現代城市圈。
高起點建設特色城鎮美麗鄉村。大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鄉鎮為重點的城鎮建設,以城市理念規劃、建設、管理所有建制鎮。做大做強以縣城為重點的建制鎮、交通商貿型城鎮、文化旅游型小鎮,全力打造進入全國第一批美麗小鎮名錄的茶卡特色小鎮,帶動每個市縣至少兩個特色產業小鎮建成,實現美麗城鎮建設全覆蓋。
高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科學編制村鎮布局規劃,推行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模式,提高城鎮對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并大力向農牧區傾斜和延伸,打造全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守住環境底線
著力推進綠色協調發展
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和紅線。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集約發展之路,積極培育和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
實施柴達木地區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開展柴達木地區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推進荒漠化沙漠化治理、鹽堿化土壤治理、濕地保護和水資源科學利用、草原和天然林保護、礦山整治修復、重要交通沿線周邊環境保護與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程,大力發展枸杞、沙棘種植等生態產業,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堅決遏制惡性重大生態事件的發生。
積極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樹立綠色生產理念,鼓勵優先采購使用節能、節水和節材的原材料、產品和服務,在產業布局、工藝選擇等方面自覺遵循綠色生產原則。強化綠色消費意識,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示范城鎮、示范園區。
著眼思想解放文化自信,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協調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建設學習型社會。在全州大興學習之風,深入開展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建設學習型班子、學習型政府,爭創學習型機關、企業、社區、鎮村。
創新宣傳思想教育引導工作。加大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宣傳教育,積極研究吃透國家和省上的重大決策,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教育引導干部群眾與黨委、政府在思想上合拍、發展上同心。
傳承歷史包容兼蓄,提高文化自信。海西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包容兼蓄的歷史,昆侖文化、漢羌游牧文化、吐蕃吐谷渾文化、德都蒙古文化、藏文化、農墾文化等交融碰撞、融合發展,形成了獨特璀璨的海西歷史文化。要立足新時代,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薪火相傳,勇于創新,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品牌,建成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園和文化發展基地,推動海西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育海西精神。繼續深化文明城市、文明鄉村、文明行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踐行青海精神、“兩路”精神、農墾精神、玉樹抗震救災精神和柴達木精神,培育鑄就“創新卓越、包容大氣、務實誠信、擔當奉獻、感恩圖報”的海西精神,熱愛海西、建設海西、奉獻海西。
深入推進依法治州,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
實現全域長治久安
深入落實依法治州方略。堅持依法治州、依法執政共同推進,用法治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健全自治州立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探索建立青藏新甘交匯地區社會治理新模式。海西是入藏通疆連甘的重要大通道,處于涉藏維穩和涉疆防恐的交織地區。加強與西藏那曲,新疆巴州,甘肅酒泉、嘉峪關及省內海南、海北、玉樹等周邊地區的區域聯防協作,形成社會治理新模式,將海西打造成穩定青藏新甘 4 省區的“穩壓器”和“防火墻”。
深化平安海西建設保持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平安細胞”系列創建活動,扎實推進平安海西建設。全面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完善多元化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發生。
深入持久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按照“努力實現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轉變”的要求,始終高舉民族團結進步這面旗幟,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持續深化人文化、大眾化和實體化民族團結創建活動,推動先進區創建向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的思想根基,弘揚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把各族群眾廣泛凝聚在黨的周圍,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努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要使社會和樂、民族和睦、宗教和順、人與自然和諧,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全社會既保持和諧穩定又充滿生機活力。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完善宗教寺院社會化管理機制,促進宗教關系和諧和順,成為藏區最為安寧、最為和諧的地區。
加強黨的領導,鍛造高素質隊伍
為建設現代化強州提供堅強保證
建設現代化強州,關鍵在于加強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要以高度政治自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以嚴格的標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要求落實黨建“兩個責任”,創新舉措打造基層黨建升級版,以鮮明的導向建設過硬干部隊伍,以實干的精神鍛造形成“一個力量傳導、各方集中聯動、督促檢查跟進、執行落實有力”的海西工作模式。
偉大的時代賦予光榮使命,激情的歲月召喚鏗鏘出征。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的未來五年實現“一個同步,四個更加”的宏偉目標,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統領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大力弘揚海西精神,熱愛海西、建設海西、奉獻海西,開啟新征程,譜寫轉型發展、全面振興嶄新篇章,努力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新海西,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endprint